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通假字是真还是假我看有时一些通假字的写法就很复杂,看来不能用通假字是古时字体不健全的说法来解释
题目详情
通假字是真还是假
我看有时一些通假字的写法就很复杂,看来不能用通假字是古时字体不健全的说法来解释
我看有时一些通假字的写法就很复杂,看来不能用通假字是古时字体不健全的说法来解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古人写的异体字甚至是错别字”与“通假字”绝不是全等的概念.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
通假字的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与假借字的分别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
通假字的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与假借字的分别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看了 通假字是真还是假我看有时一些...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通假字”的“假”是不是通假字南方话里假和借的韵母相同.古时候两个字是否通用? 2020-04-26 …
有些词语,古今含义差别较大,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粗字古今不同的含义。①与皆来会计事古义:今义:②将军身 2020-05-15 …
有些词语,古今含义差别较大,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粗字古今不同的含义。①今亡亦死古义:今义:②上使外将兵 2020-05-15 …
悦是为说的引申义造的今字,还是为说的假借义造的今字?说悦属为古字的某一引申义造今字,还是属用字的假 2020-05-20 …
除去标点45-48字古诗不要宋词写字比赛用5言7言都行 2020-06-09 …
以下四组古今字中,今字记录了古字的假借义的是A匡今字筐B取今字娶C师今字狮今字懈 2020-06-19 …
世说新语两则的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2020-06-27 …
五年级暑假作业本P26阅读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② 2020-06-27 …
阿房宫赋六国论赤壁怀古永遇乐.金口北固亭怀古所有的特殊字词特殊句式我要这几篇文章的所有通假字古今意义 2020-11-26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烦忧戴望舒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