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业问题,在农业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性探索和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题目详情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业问题,在农业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性探索和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国君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三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材料四 如图为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

(1)根据材料一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了改革,那么商鞅对土地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变革?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唐朝贞观年间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消灭压迫白毛女的旧土地制度,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为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
(4)随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根据材料四图片,写出对农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
(5)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农村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国君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三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材料四 如图为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

(1)根据材料一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了改革,那么商鞅对土地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变革?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唐朝贞观年间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消灭压迫白毛女的旧土地制度,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为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
(4)随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根据材料四图片,写出对农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
(5)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农村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所学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由材料二“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并结合所学知,贞观年间,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3)据所学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农村开展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由材料四图片“入社报名大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分为初级社和高级社.到1956年底,对农业的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农村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古代农业更是整个封建经济的基石,所以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都非常注意对农村政策进行调整,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3)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农业生产合作社.
(5)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由材料二“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并结合所学知,贞观年间,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3)据所学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农村开展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由材料四图片“入社报名大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分为初级社和高级社.到1956年底,对农业的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农村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古代农业更是整个封建经济的基石,所以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都非常注意对农村政策进行调整,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3)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农业生产合作社.
(5)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看了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解决故障问题的故障过程中。需要询问用户,以便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要( 14 )A 2020-05-26 …
成语故事问题有关于“不耻下问”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它的故事、故事中个别词、句的解释.以及这个成语的解释 2020-06-08 …
《赵威后问齐使》:"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句中"故"是个通假字,通().《赵威后问齐使》:“故 2020-06-18 …
文言文高手帮翻译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感而后 2020-06-23 …
提问:索溪峪的“野”用先概括说明,后具体描写的方法谢谢索溪峪的美景{山或水}一处就行急呀 2020-06-26 …
缺少听故事的耳朵1.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一天伊索受邀去给动 2020-07-05 …
甲、乙、丙都在读同一本故事书,书中有100个故事,已知甲读了85个故事,乙读了70个故事,丙读了6 2020-07-17 …
A.爽性(索性)惘然(失败)埠头(码头)B.无端(无缘无故)萧索(萧条、冷落)愕然(惊讶)C.惊慌失 2020-11-02 …
请查查典故,思索一番,用成语或短语来概括典故的主旨。1:夸父逐日精神。2:神农尝百草精神。3:精卫填 2020-11-29 …
容斥原理甲、乙、丙都在读同一本故事书,书中有100个故事,每人都从某一个故事开始,按顺序往后读,已知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