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成语故事问题有关于“不耻下问”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它的故事、故事中个别词、句的解释.以及这个成语的解释和它的比喻意义.

题目详情
成语故事问题
有关于“不耻下问”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它的故事、故事中个别词、句的解释.以及这个成语的解释和它的比喻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不耻下问,成语,语出《论语》.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出 处:《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 孔文子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4]  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来的.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看了 成语故事问题有关于“不耻下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动词(没有说及物不及物)它的用法和及物动词,和不及物的动词有什么区别?只标了一个V的,它的用法是什  2020-04-26 …

关于黄河的谚语及故事有关的黄河俗语及该俗语的典故!  2020-05-16 …

因持卡人操作失误或自助设备发生故障等原因造成的吞卡,持卡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其它可以证  2020-05-27 …

有积极意义的成语!要求有成语具体解释,造句,出处(最好是有故事),关于它的理解及与它相关的一段优美  2020-06-07 …

一.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  2020-06-09 …

关于《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请写出两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成语:人物及故事:  2020-06-09 …

英语翻译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  2020-06-10 …

求论语中的成语故事,弟子及故事论语中的成语故事出处,孔子弟子及故事.(每个至少3个)声明:扣题者20  2020-12-13 …

请写出与这则寓言故事相应的成语(急!)我国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请写出与下面这则寓言故事相应的成  2020-12-26 …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和相应人物的故事.成语:人物及故事成语:人物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和相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