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颈联是怎样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4分)

2.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1分)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1分)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1分)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1分)2.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1分)形成鲜明对比(1分)。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1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1分)
1.
分 析:
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令人读来回肠荡气。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