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体”与“用”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
题目详情
“体”与“用”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材料二:两广总督张树声(1824-1884)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张靖达公奏议》卷8材料三:“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
--《谭嗣同全集》第197页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 “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3-4页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简要归纳“体”、“用”观的变化。
2、概述材料中“体”、“用”观变化的历史背景。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中“体用”观的变化?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材料二:两广总督张树声(1824-1884)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张靖达公奏议》卷8材料三:“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
--《谭嗣同全集》第197页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 “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3-4页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简要归纳“体”、“用”观的变化。
2、概述材料中“体”、“用”观变化的历史背景。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中“体用”观的变化?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二、三可以得出变化是“名教为本、西学为用”(伦理纲常名教为本,富强之术为用)----“西方体制为本、技艺为用”(学校、议院等体制为本,技艺为用)----“器为体,道为用”,器变道亦变;“群为体,变为用”、“变官制为本”.
(2)本小问的历史背景,结合近代中国的史实可知,背景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末,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对洋务运动只涉及器物的反思;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了解的深入.
(3)本小问的看待,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在清政府内外交困背景下,主张引进西方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统治,其进步性是突破中国传统观念,兴办洋务,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及军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西学东渐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国人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发生一定变化,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主张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体用观发生较大改变,反应了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到来.19世纪末,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从进化论思想出发,为宣传维新变法,提出新的体用说,强调器为体、群为体,道为用,变为用,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及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自醒”,从而加快了中国向现代转型的步伐.总之,体用观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对西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反醒;这种反醒也在不自觉中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时来否定传统的文化价值,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影响.
故答案为:
(1)变化:“名教为本、西学为用”(伦理纲常名教为本,富强之术为用)----“西方体制为本、技艺为用”(学校、议院等体制为本,技艺为用)----“器为体,道为用”,器变道亦变;“群为体,变为用”、“变官制为本”.
(2)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末,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对洋务运动只涉及器物的反思;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了解的深入.
(3)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在清政府内外交困背景下,主张引进西方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统治,其进步性是突破中国传统观念,兴办洋务,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及军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西学东渐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国人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发生一定变化,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主张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体用观发生较大改变,反应了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到来.19世纪末,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从进化论思想出发,为宣传维新变法,提出新的体用说,强调器为体、群为体,道为用,变为用,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及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自醒”,从而加快了中国向现代转型的步伐.
总之,体用观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对西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反醒;这种反醒也在不自觉中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时来否定传统的文化价值,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影响.
(2)本小问的历史背景,结合近代中国的史实可知,背景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末,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对洋务运动只涉及器物的反思;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了解的深入.
(3)本小问的看待,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在清政府内外交困背景下,主张引进西方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统治,其进步性是突破中国传统观念,兴办洋务,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及军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西学东渐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国人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发生一定变化,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主张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体用观发生较大改变,反应了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到来.19世纪末,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从进化论思想出发,为宣传维新变法,提出新的体用说,强调器为体、群为体,道为用,变为用,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及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自醒”,从而加快了中国向现代转型的步伐.总之,体用观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对西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反醒;这种反醒也在不自觉中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时来否定传统的文化价值,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影响.
故答案为:
(1)变化:“名教为本、西学为用”(伦理纲常名教为本,富强之术为用)----“西方体制为本、技艺为用”(学校、议院等体制为本,技艺为用)----“器为体,道为用”,器变道亦变;“群为体,变为用”、“变官制为本”.
(2)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末,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对洋务运动只涉及器物的反思;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了解的深入.
(3)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在清政府内外交困背景下,主张引进西方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统治,其进步性是突破中国传统观念,兴办洋务,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及军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西学东渐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国人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发生一定变化,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主张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体用观发生较大改变,反应了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到来.19世纪末,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从进化论思想出发,为宣传维新变法,提出新的体用说,强调器为体、群为体,道为用,变为用,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及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自醒”,从而加快了中国向现代转型的步伐.
总之,体用观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对西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反醒;这种反醒也在不自觉中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时来否定传统的文化价值,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影响.
看了 “体”与“用”材料一:“以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吴三桂国号为什么吴三桂建立国号为周?而不是吴? 2020-04-26 …
假设迩是李华,今年暑假你的美国朋友Mr.Robert打算携全家到桂林度假一个月,他打算租一个屋子你 2020-06-07 …
冯桂芬认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可以救中国,说明主张()A.经世致用B.立宪 2020-06-16 …
求英文翻译: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把小女孩儿多萝西卷到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不要翻译器翻译的一场突如 2020-06-26 …
有“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美誉的国际安徒生奖,2016年4月4日在意大利颁布,中国作家()最终折 2020-07-12 …
水质硬度换算1、铁锰含量小于0.1mg/L,钙镁含量小于0.03mmol/L(CaC03计硬度3mg 2020-11-01 …
我们这个一向以诗歌国度为骄傲的民族到了今天,已经基本上与诗无缘了。除了教科书中的古典诗词和一些因时而 2020-11-27 …
我们这个一向以诗歌国度为骄傲的民族到了今天,已经基本上与诗无缘了。除了教科书中的古典诗词和一些因时而 2020-11-29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我们这个一向以诗歌国度为骄傲的民族到了今天,已经基本上与诗无缘了。除了教科书中的 2020-12-15 …
全世界共有多少个国家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度和地区个中国度为193个地区为31个 2021-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