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是中国古代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材料一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三载一考,三考黜陟幽明。……岁积有成,迁位一级,

题目详情
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是中国古代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三载一考,三考黜陟幽明。……岁积有成,迁位一级,其有贪残非道,侵削黎庶者,虽在官甫尔,必加黜罚。
--《魏书•高祖纪》
[注]“宪章”指效法;“黜陟幽明”指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甫尔”是始初的意思。
(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魏整顿吏治的措施。
材料二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大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廷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
--《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
[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政治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范仲淹向皇帝建议)进士、诸科请罢糊名法,参考履行无阙者,以名闻。进士先策论,后诗赋,诸科取兼通经义者。
--《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四  (宋神宗)熙宁四年,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
--《中国思想通史》
[注]“阙”为空缺之意;“经义”指以经书中的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策论”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3)指出材料三、四涉及的改革领域,归纳范仲淹和王安石二人的相同主张并简要评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归纳出俸禄制的实行,根据材料信息”三载一考,三考黜陟幽明”归纳出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
第(2)问,分析材料信息可知,唐朝出现了大量外国人为官的现象,联系唐朝的科举制度并结合材料信息“以一技之长被唐廷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回答出原因.
第(3)问,综合材料三、四可知,两次改革均涉及科举制,对比两次改革的内容可知,均重实用,考策论,这对培养实用人才,推动改革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
(1)措施:实行俸禄制;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
(2)现象:唐朝任用外国人为官.
原因:外国人有一技之长;唐科举制提供途径;对外开放的态度;统治者的人才观等.
(3)领域:改革科举制.
相同点:重实用,考策论.
评价:有利于培养实用的人才(或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
看了 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是中国古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卢尚书承庆,总章初考内外官.有一官督运,遭风失米,卢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止  2020-07-02 …

材料唐朝采取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的考课制度,正所谓“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考课的标准可  2020-07-02 …

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  2020-07-05 …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2020-07-23 …

李先生前一段时间去应聘一个采编岗位,对主考官说自己发表了30万字的文章。考官针对这一点提问:“在前面  2020-11-0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  2020-12-06 …

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020-12-06 …

下图所示是一枚印章,持有此章官员的职责是()A.监督地方官员B.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2020-12-10 …

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  2020-12-22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贞观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