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一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怎么理解呢?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一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从
题目详情
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一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怎么理解呢?
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一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从事于斯矣.'" 意思是"有能力的人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的却向知识缺少的请教;有学问就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一无所知一样,别人冒犯我却不计较".曾子只是说他的一个同学是这样的人,却没有做出评价.我对这种行为考虑了好久,不能理解这种行为.这样的人是好呢还是不好?为什么?
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一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从事于斯矣.'" 意思是"有能力的人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的却向知识缺少的请教;有学问就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一无所知一样,别人冒犯我却不计较".曾子只是说他的一个同学是这样的人,却没有做出评价.我对这种行为考虑了好久,不能理解这种行为.这样的人是好呢还是不好?为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行为的好坏主要看你持的是那一种观点,论语是儒家思想,讲究的是内敛的中庸,他们要求的是完全的谦逊不张扬,讲究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所以在文章中,曾子其实是在赞扬他的朋友是个真君子,能够虚怀若谷,没有争斗,是在说这样的行为值得学习,但儒学有些过分道德和理想,在现实中完全这样,并非好事~
看了 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一章:"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总分大于等于170分或数学成绩大于等于95分的为A;总分大于等于170分或数学成绩大于等于95分的 2020-06-03 …
数学题375除以75等于括号375乘以多少括号除以括号七十五乘以多少括号等于括号除以括号等于括号 2020-06-14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文之难,而诗之难又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 2020-06-18 …
星除以圆等于72,那么星乘4再除以圆乘2等于多少,星除以3括号再除以圆乘3括号等于多少? 2020-06-23 …
一共有3到都是关于等比数列的1.已知a1乘以a3等于9.a3乘以a6等于18求a172.已知a5减 2020-07-18 …
1、把140分解质因数写成()2、约数是什么?3、把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除于3,分子乘以3以后等于4 2020-08-02 …
1+a四方小于等于2乘以b-c括号平方,1+b四方小于等于2乘以c-a括号平方,1+c四方小于等于2 2020-11-07 …
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违反了法律法规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是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就是犯 2020-11-27 …
关于犯罪目的和动机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指行为人()。A.意图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B. 2020-12-13 …
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违反了法律法规,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是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