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做了下列研究.(1)家蚕幼虫的皮肤正常和
题目详情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做了下列研究.
(1)家蚕幼虫的皮肤正常和皮肤透明受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用正常皮肤的雌蚕与透明皮肤的雄蚕交配,后代中皮肤透明的皆为雌蚕,皮肤正常的皆为雄蚕.由此判断皮肤正常为___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根据这对相对性状可以在幼虫时期淘汰雌蚕.
(2)为了更早地进行雌雄筛选,科研人员利用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一对基因(A、a)采用下图所示方法培育出限性黑卵雌蚕.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为___,变异家蚕的减数分裂中能够产生___种配子.用培育出的限性黑卵雌蚕与白卵雄蚕交配,后代___卵发育成雄蚕.

(3)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甲的Z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胚胎致死基因b、d及它们的等位基因.利用甲与普通雄蚕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可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
①甲的基因型为___,其与普通雌蚕杂交,后代雌蚕胚胎期死亡的原因是___.
②在实际杂交中后代雌:雄≈1.4:98.6,推测少量雌蚕能成活的可能原因是___.
③为能代代保留具有甲的特殊基因型的个体,科学家将B基因转接到W染色体上构建与之对应的雌性个体(乙),其基因型为___,甲乙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胚胎期死亡的比例为___,成活个体可保持原种特性.
(1)家蚕幼虫的皮肤正常和皮肤透明受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用正常皮肤的雌蚕与透明皮肤的雄蚕交配,后代中皮肤透明的皆为雌蚕,皮肤正常的皆为雄蚕.由此判断皮肤正常为___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根据这对相对性状可以在幼虫时期淘汰雌蚕.
(2)为了更早地进行雌雄筛选,科研人员利用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一对基因(A、a)采用下图所示方法培育出限性黑卵雌蚕.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为___,变异家蚕的减数分裂中能够产生___种配子.用培育出的限性黑卵雌蚕与白卵雄蚕交配,后代___卵发育成雄蚕.

(3)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甲的Z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胚胎致死基因b、d及它们的等位基因.利用甲与普通雄蚕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可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
①甲的基因型为___,其与普通雌蚕杂交,后代雌蚕胚胎期死亡的原因是___.
②在实际杂交中后代雌:雄≈1.4:98.6,推测少量雌蚕能成活的可能原因是___.
③为能代代保留具有甲的特殊基因型的个体,科学家将B基因转接到W染色体上构建与之对应的雌性个体(乙),其基因型为___,甲乙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胚胎期死亡的比例为___,成活个体可保持原种特性.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题意“用正常皮肤的雌蚕与透明皮肤的雄蚕交配,后代中皮肤透明的皆为雌蚕,皮肤正常的皆为雄蚕”可知:控制家蚕幼虫皮肤正常和皮肤透明的这一对等位基因T和t位于Z染色体上,且皮肤正常为显性性状,进而推知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ZTW(正常皮肤)和♂ZtZt(透明皮肤).
(2)题图显示:普通家蚕一条常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片段移接到W染色体上,家蚕的这种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该变异家蚕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类型有 4 种:常染色体(含A基因)、Z 染色体;常染色体(含A基因)、W 染色体(含易位片段的A基因);常染色体(因缺失不含A基因)、Z 染色体;常染色体(因缺失不含A基因)、W 染色体(含易位片段的A基因).用培育出的限性黑卵雌蚕(aaZWA)和白卵雄蚕(aaZZ),后代的基因型为aaZZ和aaZWA,表现型分别为白卵雄蚕和黑卵雌蚕,即后代白卵发育成雄蚕.
(3)①由题中“甲的Z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胚胎致死基因 b、d 及它们的等位基因”可知:甲的基因型可能为 ZBDZbd或者 ZbDZBd;“甲与普通雌蚕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说明后代雌蚕的基因型为 ZBdW 或 ZbDW,且这两种基因型均胚胎期致死,其原因为:雌蚕只获得父本(甲)的一条Z染色体,必定含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且无相应的等位基因,进而可确定甲的基因型只能为 ZBdZbD.
②在甲与普通雌蚕实际杂交后代中,有少量雌蚕成活,推测很可能是甲(ZbDZBd)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ZBD的配子,使得后代中出现了基因型为ZBDW的可成活的雌蚕.
③依题意可知:甲的基因型为ZBdZbD,构建出的雌性个体乙(Z-WB)与甲杂交,其后需要保留甲的特殊基因,据此说明乙的基因型应该为 ZbDWB.甲乙杂交(甲♂ZbDZBd×乙♀ZbDWB ),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bDZbD(胚胎致死):♂ZbDZBd:♀ZbDWB:♀ZBdWB(胚胎致死)=1:1:1:1,后代胚胎期死亡比例为
.
故答案为:(1)显性 ZTW、ZtZt
(2)染色体结构变异 4 白
(3)①ZBdZbD 雌蚕只获得父本的一条Z染色体,必定含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且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②雄蚕甲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导致产生ZBD的配子 ③ZbDWB
(2)题图显示:普通家蚕一条常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片段移接到W染色体上,家蚕的这种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该变异家蚕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类型有 4 种:常染色体(含A基因)、Z 染色体;常染色体(含A基因)、W 染色体(含易位片段的A基因);常染色体(因缺失不含A基因)、Z 染色体;常染色体(因缺失不含A基因)、W 染色体(含易位片段的A基因).用培育出的限性黑卵雌蚕(aaZWA)和白卵雄蚕(aaZZ),后代的基因型为aaZZ和aaZWA,表现型分别为白卵雄蚕和黑卵雌蚕,即后代白卵发育成雄蚕.
(3)①由题中“甲的Z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胚胎致死基因 b、d 及它们的等位基因”可知:甲的基因型可能为 ZBDZbd或者 ZbDZBd;“甲与普通雌蚕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说明后代雌蚕的基因型为 ZBdW 或 ZbDW,且这两种基因型均胚胎期致死,其原因为:雌蚕只获得父本(甲)的一条Z染色体,必定含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且无相应的等位基因,进而可确定甲的基因型只能为 ZBdZbD.
②在甲与普通雌蚕实际杂交后代中,有少量雌蚕成活,推测很可能是甲(ZbDZBd)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ZBD的配子,使得后代中出现了基因型为ZBDW的可成活的雌蚕.
③依题意可知:甲的基因型为ZBdZbD,构建出的雌性个体乙(Z-WB)与甲杂交,其后需要保留甲的特殊基因,据此说明乙的基因型应该为 ZbDWB.甲乙杂交(甲♂ZbDZBd×乙♀ZbDWB ),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bDZbD(胚胎致死):♂ZbDZBd:♀ZbDWB:♀ZBdWB(胚胎致死)=1:1:1:1,后代胚胎期死亡比例为
1 |
2 |
故答案为:(1)显性 ZTW、ZtZt
(2)染色体结构变异 4 白
(3)①ZBdZbD 雌蚕只获得父本的一条Z染色体,必定含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且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②雄蚕甲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导致产生ZBD的配子 ③ZbDWB
1 |
2 |
看了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x3•崇明县一模)如图所示为关于“研究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针对 2020-05-17 …
低温寒潮会造成农作物受灾,光合作用是受低温影响较显著的过程之一.科研人员用黄瓜研究低温弱光和低温黑 2020-06-11 …
低温寒潮会造成农作物受灾,光合作用是受低温影响较显著的过程之一。科研人员用黄瓜研究低温弱光和低温黑 2020-06-25 …
氨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原料,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下列科研中的研究方向正确的是()A.研制 2020-07-11 …
有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Z同主族,Y、W同周期,X原子的最外 2020-07-13 …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Y是短 2020-07-24 …
短周期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在同一周期,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X和 2020-12-31 …
短周期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均为同周期,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和Y 2020-12-31 …
(2014•山东模拟)短周期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在同一周期,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2021-01-05 …
为了保护环境,人们提出了“低碳生活”理念,为研究“低碳生活”对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对某市100为居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