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病牛[注]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注]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病牛 [注]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
[注]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比喻。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 ②设问。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赢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 ③拟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 “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④夸张。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意对即可) (2)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一、二句提问,耕田千亩的病牛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转,情绪由悲凉转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够对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众生得饱”,那么,即使是累伤病倒在夕阳残照之中也无怨无悔!“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连用两个 “得”字,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意对即可) |
看了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小题1:一个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如下表,则图示地区 2020-05-01 …
读“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供求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世界可耕地面积、世界人口、现有生产力 2020-05-15 …
藏头诗,意思低头混耕农调同辞不同做尽穷伎俩人谁恕此公高风千载永调同词不同做成循吏样事成坐其中 2020-05-16 …
该图示意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2020-06-11 …
为发展济南的旅游业,请你拟一则广告词.资料链接: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 2020-06-16 …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不正确的是()A.陡坡地应全部退耕,保留的缓坡耕地应修建梯田耕作B.退 2020-06-20 …
下列有关农民叙述不正确的是[]A、宋代自耕农、佃农劳动者的身份有所提高。B、大部分农民是租种他人土 2020-06-28 …
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 2020-07-07 …
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①.水稻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②.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③.人均耕 2020-07-07 …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 2020-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