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辛苦吟于濆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注释嫫(m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辛苦吟 于濆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注释】嫫(mó)母:相传为黄帝的妃子,相貌很丑,但很有贤德。
(1)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揭示了什么主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前四句表现下层百姓的饥寒和后四句表现上层社会的糜烂的对比;种田人种田与生活上难得果腹构成对比;织布女织布与无新衣可穿构成对比;后四句假设燕赵美女变成丑女,笑值千金变成笑不值钱之间的转化对比。(任意三点即可得分)
(2)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奢侈糜烂,劳动者饥寒交迫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2分),表达了诗人对上层权贵的无情批判和对下层百姓的深切同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首诗前四句表现下层人民的饥寒,后四句表现上层社会的糜费;两相对照,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全诗用的是对比手法,不仅前半首和后半首将下层与上层情况作了鲜明的一般性对照,而且前半首与后半首又分别用了不同的特殊对比手法,具体表现下层和上层的情况:前半首用的是“推理对比”,后半首用的是“转化对比”。
前四句说,在田地里扶犁耕种的男儿,理应有饭吃,吃得饱,但是实际上却挨饿;在窗牖下投梭织布的妇女,理应有衣穿,穿得暖,但是实际上却在受冻。情理本应如此,而实际却正相反,情理与实际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情理并非直接表现出来的,只写出条件,由读者推理,然后与实际情形对照,可称之为“推理对比”。这种对比,读者会对不合理现象发出“岂有此理”的感叹,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动人,颇有艺术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对于诗歌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与鉴赏,可利用“三看三抓”法,即根据诗歌标题、注释、作者;关键词、诗歌主旨等分析作答。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 2020-04-07 …
谁知道这首词的名字出处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 2020-06-18 …
课外阅读阅读李白的诗歌,完成13~14题。《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 2020-06-19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点绛唇周邦彦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 2020-06-21 …
近年来,某村村委会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带领全村村民凭着“宁愿苦干,也不愿苦熬”的坚韧,或聘请专家指导 2020-07-06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点绛唇周邦彦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 2020-07-13 …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苦相思。这诗的全部义意是表达什么 2020-07-26 …
独唱情歌最苦涩~~~~~~~~独唱情歌最苦涩 2020-12-03 …
“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苦”?在苦中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2020-12-25 …
根据语境,在文中空缺的横线上补写两个恰当的句子.如今的我,宁愿苦笑,也不愿哭;宁愿败得一塌糊涂,也不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