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破阵子•关山道中清•宋琬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六月阴崖残雪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破阵子•关山道中
清•宋琬
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
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
[注]①李成:字咸熙,号营丘,宋太祖开宝年间进士,所作山水,烟景万状,为世所珍。
(1)词的上阙是从哪些方面(角度)描写山道险阻的?请简要分析。
(2)下阕写关山风景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题干问的是“词的上阙是从哪些方面(角度)描写山道险阻的?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方面(角度)”“山道险阻”,开头两句,就像“关山”本身一样拔地而起,插天耸立,劈面生风,表现出关山迎面崛起、直插云天的动态直感.“千盘”写远望关山山道盘叠、曲折而上的险势,“一线”写仰视两崖对耸夹峙、几乎相接的奇观.再以“深黑”给整个山道着上黝黑阴森的冷色,以“青冥”给一线天光着上昏暗幽深的衬色.“行旅”是从外地的行人客商选取角度,勾画他们由远而近、紧相跟从的情形,并以“鱼贯”作比,极力形容他们像鱼游一样首尾相接、不敢独入的心理;“樵牧”则从左近的樵夫牧民选取角度,勾画他们由浅入深、穿越涧谷的情形,并以“虎穴”作比,极力形容他们如过虎穴、冒险穿行的状况.词人又从纵的角度添写一笔“高高秋月明”,不仅点明人们“入”、“行”关山的季节和时辰,渲染了秋意萧索的气氛;而且补出关山“深黑”、“青冥”还在于夜色阴覆的缘由;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上有明月、下有关山这样一种寥廓苍茫的艺术境界,使得上片构成一幅铺叙生动而又集中概括的凄清深雄的“关山道中”图.
(2)题干问的是“下阕写关山风景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同时从题干的提问中可以知道,答题关键词“写关山风景”.对于关山风景的描述主要集中在诗歌的下阕,考生从写景的角度入手,结合诗句内容组织答案.手法题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前一句从视觉角度写的静景,后一句从听觉写的动景.“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六月阴崖残雪在”从山上写到山下.
 
答案:
(1)正面①山路崎岖险峻:“拔地千盘深黑”,山道拔地而起,盘旋曲折.
  ②山路高耸:“插天一线青冥”,山路如同要插到天上.
 侧面①“行旅远从鱼贯入”,行人鱼贯而入(而不敢独行),表现山路狭窄危险.
  ②“樵牧深穿虎穴行”,樵夫牧童无路可走,只能穿行虎穴寻找道路,写出关山险恶.
          ③“高高秋月明”,凄清的月色笼罩,渲染了冷清的氛围,突出了关山的险要.
(2)①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山树半紫半红,山崖残雪犹在,战马夜晚出行是视觉,表现了山色绚丽而雄浑;如歌如哭的泉水声,军队出征的号角声,渲染了清幽、凄清的氛围.
     ②动静结合.
     ③高低结合.山上的树木和山下的泉水,山崖上残雪与山路上出征的骑兵,构成了高低有致,上下错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