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阿福杨绛①阿福也不知是十几岁,看来只像七八岁的小孩,因为从小挨饿,发育到此为止了。他家穷,爹死了,娘养不活大群孩子,就把最小的给别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阿 福
杨绛 ①阿福也不知是十几岁,看来只像七八岁的小孩,因为从小挨饿,发育到此为止了。他家穷,爹死了,娘养不活大群孩子,就把最小的给别人家做儿子。可是收养他的人又死了;那家把他又给别家,后来收养他的人又死了。人人都说他是个苦命人。我家门房赵佩荣是他同乡,就向我妈妈说:“太太行个好事吧,收留了他,给口饭吃,叫他打打杂也好。”他就到我家来了。妈妈因他命苦,为他取名“阿福”,借吉祥字儿去防御厄运。
②不记得妈妈给了阿福什么好东西,他说要留给他娘。妈妈说这阿福是个好孩子,有良心,得了好东西就想到娘;所以妈妈处处护着他。妈妈平时吃什么东西,总留些给阿福吃,常说:“阿福,你放在嘴里吃了吧。”我们都笑妈妈:“不放在嘴里,叫他哪儿吃呀!”其实妈妈的意思很明显,无非说:这不过是一点点,一口两口就没了。
③阿福在我家可乐了。赵佩荣有一副小型的木匠家具(可能是他那个木匠儿子给置备的):小斧子、小刨子、小锯子、小斜凿,一应俱全。阿福拣些硬木,锯呀,刨呀,做成大大小小的匣子,有的还带着匣盖,盖上还嵌一块玻璃。他玩得很有意思。如叫他后园去拔草,他就在后园捉蚱蜢,摘野花。阿福有个特殊的笑,不是嘻嘻哈哈,而是塌塌实实的傻笑,笑声如“格以啊”的切音,那是“阿福笑”。一次有客人来了。阿福进来通报完毕,就擅自去招待客人。我们偶在外面听见,他就像猪八戒见了妖精直呼“妖精”那样,大声说:“客人,你请坐呀”(他的乡音是“能请坐(口虐)”),说得字字着实,然后陪上一声“阿福笑”,得意而出。我们谁也没责怪他,不过那位客人一定很诧异。
④妈妈要为阿福攒钱娶一房媳妇,还要教他学一门手艺。我们说阿福手巧,叫他学“小木匠”吧。“小木匠”不是盖房子的木匠,而是做木器家具的。苏州的小木匠有极精巧的工艺,阿福远不够格儿。他也永远没长大成人。他来我家几年后,只长大了一圈,仍然是个发育不全的孩子。
⑤从前在人家帮佣,工钱之外,还有别的收入,例如节赏、年赏、送礼的脚钱,端茶送点心的赏钱等等。尖利的工往往抢干这类“巧宗儿”。我妈妈把这类的钱一律归公,过节时按劳分配。阿福虽呆,总也分得一份,加上工资,很快就攒满百把块银元了。可是阿福每逢他的财富将近百元,就要大病一场。从前的规矩,帮佣的人小病在东家休息,大病或长病就回家。阿福大病回家,钱用完,病就好,又回我家来。妈妈诧怪说:“阿福怎么这样命薄,连一百块钱都招不住。”
⑥我家厨子结婚走了。妈妈就教阿福做厨子,让他上街买菜。他一下子攒了三百元。他在市上活动,结交了三朋四友,准是他向人炫耀了自己的财富,就有人要招他去当“小少爷”。妈妈叫他勿上当,他却执意要去做人家的“小少爷”。他怕妈妈拦阻,竟半夜跑到女佣住的楼上,掀起小阿妹的帐子,要上她的床。这分明是有人教唆的。妈妈没奈何,只好叫佩荣把阿福送到那家去做“小少爷”。
⑦过了两三天,妈妈叫佩荣去看看。佩荣回来说,阿福穿了花缎袍子、黑缎马褂,戴着个红结子瓜皮帽,在做“小少爷”呢。
⑧随后赵佩荣被他的小儿子接走了。随后我家也逃难下乡。但逃难前夕,忽收到阿福乡里人来信,信上是半通不通的文言,大意说:阿福的钱已全给骗光,身上的衣服也剥掉了,赶在地里干重活,阿福就此“生有神经之病”。看来阿福已被赶回乡去。我家也逃难出城了,竟不知阿福如何下落。
一九九○年六月(1)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塑造“阿福”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概括。
(2)文中说:妈妈因他命苦,为他取名“阿福”,请分析“阿福”这一名字的含意?
(3)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阿福”的?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4)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阿 福
杨绛 ①阿福也不知是十几岁,看来只像七八岁的小孩,因为从小挨饿,发育到此为止了。他家穷,爹死了,娘养不活大群孩子,就把最小的给别人家做儿子。可是收养他的人又死了;那家把他又给别家,后来收养他的人又死了。人人都说他是个苦命人。我家门房赵佩荣是他同乡,就向我妈妈说:“太太行个好事吧,收留了他,给口饭吃,叫他打打杂也好。”他就到我家来了。妈妈因他命苦,为他取名“阿福”,借吉祥字儿去防御厄运。
②不记得妈妈给了阿福什么好东西,他说要留给他娘。妈妈说这阿福是个好孩子,有良心,得了好东西就想到娘;所以妈妈处处护着他。妈妈平时吃什么东西,总留些给阿福吃,常说:“阿福,你放在嘴里吃了吧。”我们都笑妈妈:“不放在嘴里,叫他哪儿吃呀!”其实妈妈的意思很明显,无非说:这不过是一点点,一口两口就没了。
③阿福在我家可乐了。赵佩荣有一副小型的木匠家具(可能是他那个木匠儿子给置备的):小斧子、小刨子、小锯子、小斜凿,一应俱全。阿福拣些硬木,锯呀,刨呀,做成大大小小的匣子,有的还带着匣盖,盖上还嵌一块玻璃。他玩得很有意思。如叫他后园去拔草,他就在后园捉蚱蜢,摘野花。阿福有个特殊的笑,不是嘻嘻哈哈,而是塌塌实实的傻笑,笑声如“格以啊”的切音,那是“阿福笑”。一次有客人来了。阿福进来通报完毕,就擅自去招待客人。我们偶在外面听见,他就像猪八戒见了妖精直呼“妖精”那样,大声说:“客人,你请坐呀”(他的乡音是“能请坐(口虐)”),说得字字着实,然后陪上一声“阿福笑”,得意而出。我们谁也没责怪他,不过那位客人一定很诧异。
④妈妈要为阿福攒钱娶一房媳妇,还要教他学一门手艺。我们说阿福手巧,叫他学“小木匠”吧。“小木匠”不是盖房子的木匠,而是做木器家具的。苏州的小木匠有极精巧的工艺,阿福远不够格儿。他也永远没长大成人。他来我家几年后,只长大了一圈,仍然是个发育不全的孩子。
⑤从前在人家帮佣,工钱之外,还有别的收入,例如节赏、年赏、送礼的脚钱,端茶送点心的赏钱等等。尖利的工往往抢干这类“巧宗儿”。我妈妈把这类的钱一律归公,过节时按劳分配。阿福虽呆,总也分得一份,加上工资,很快就攒满百把块银元了。可是阿福每逢他的财富将近百元,就要大病一场。从前的规矩,帮佣的人小病在东家休息,大病或长病就回家。阿福大病回家,钱用完,病就好,又回我家来。妈妈诧怪说:“阿福怎么这样命薄,连一百块钱都招不住。”
⑥我家厨子结婚走了。妈妈就教阿福做厨子,让他上街买菜。他一下子攒了三百元。他在市上活动,结交了三朋四友,准是他向人炫耀了自己的财富,就有人要招他去当“小少爷”。妈妈叫他勿上当,他却执意要去做人家的“小少爷”。他怕妈妈拦阻,竟半夜跑到女佣住的楼上,掀起小阿妹的帐子,要上她的床。这分明是有人教唆的。妈妈没奈何,只好叫佩荣把阿福送到那家去做“小少爷”。
⑦过了两三天,妈妈叫佩荣去看看。佩荣回来说,阿福穿了花缎袍子、黑缎马褂,戴着个红结子瓜皮帽,在做“小少爷”呢。
⑧随后赵佩荣被他的小儿子接走了。随后我家也逃难下乡。但逃难前夕,忽收到阿福乡里人来信,信上是半通不通的文言,大意说:阿福的钱已全给骗光,身上的衣服也剥掉了,赶在地里干重活,阿福就此“生有神经之病”。看来阿福已被赶回乡去。我家也逃难出城了,竟不知阿福如何下落。
一九九○年六月(1)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塑造“阿福”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概括。
(2)文中说:妈妈因他命苦,为他取名“阿福”,请分析“阿福”这一名字的含意?
(3)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阿福”的?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4)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这篇文章在叙述阿福的人物形象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细致刻画的,从文中内容来看,主要是从阿福的家庭生活、人生成长经历进行刻画的.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题干表述为“阿福这一名字的含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结合阿福的人生经历等角度分析,名字是人的美好寄托,这里的“福”与其悲惨的人生命运形成照应,刻画出其悲惨的生活境遇,同时也是妈妈对他的一种美好祝福.
(3)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文第三自然段通过“阿福有个特殊的笑,不是嘻嘻哈哈,而是塌塌实实的傻笑”这些神态和语言的描绘,表明其呆笨的特点.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原因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主要从别致的语言,生动的情节,从小事中挖掘人物大品质的特点中展现阿福的丰满形象.
答案:
(1)贫寒的家境、打杂经历、学手艺、当“小少爷”的不幸遭遇.(4分)
(2)①表达了“妈妈”对“阿福”的美好祈愿;(3分)②“阿福”的名字和其悲剧人生形成鲜明的对照.(3分)
(3)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表现出“阿福”实诚而又呆傻的性格.(2分)
(4)①语言质朴,朴素中显真情.透过质朴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小人物悲苦人生的同情.(2分)②以小见大.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琐事,反映特定的社会面貌,表现作者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2分)③总是在冷静的叙述中,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2分)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题干表述为“阿福这一名字的含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结合阿福的人生经历等角度分析,名字是人的美好寄托,这里的“福”与其悲惨的人生命运形成照应,刻画出其悲惨的生活境遇,同时也是妈妈对他的一种美好祝福.
(3)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文第三自然段通过“阿福有个特殊的笑,不是嘻嘻哈哈,而是塌塌实实的傻笑”这些神态和语言的描绘,表明其呆笨的特点.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原因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主要从别致的语言,生动的情节,从小事中挖掘人物大品质的特点中展现阿福的丰满形象.
答案:
(1)贫寒的家境、打杂经历、学手艺、当“小少爷”的不幸遭遇.(4分)
(2)①表达了“妈妈”对“阿福”的美好祈愿;(3分)②“阿福”的名字和其悲剧人生形成鲜明的对照.(3分)
(3)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表现出“阿福”实诚而又呆傻的性格.(2分)
(4)①语言质朴,朴素中显真情.透过质朴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小人物悲苦人生的同情.(2分)②以小见大.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琐事,反映特定的社会面貌,表现作者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2分)③总是在冷静的叙述中,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2分)
看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个小镇共有5000户居民,每户居民的小孩都不超过2个,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 2020-05-2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白轮船[前苏联]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山,山,山,四面都是山,到处是悬崖 2020-07-03 …
阅读《爸爸去哪儿了》一文,回答下列各题。①男孩原本是个健康正常的孩子。但是,一场大病夺去了他宝贵的 2020-07-22 …
1、一城镇共有5000户居民,每户居民的小孩都不超过2个,其中一部分家庭每户有一个孩子,余下家庭的一 2020-11-08 …
问一道题目?在一场家庭会议当中,参加的父母都带着一位小孩参加.已知每位父亲都与除自己家人以外的人握手 2020-11-10 …
一男孩和一女孩分别在离家2km和1km且方向相反的两所学校上学,每天同时放学后分别以4km/h和2k 2020-11-13 …
一男孩和一女孩分别在离家2km和1km且方向相反的两所学校上学,每天同时放学后,分别以4km/h和2 2020-11-14 …
某旅馆有三人间,两人间,单人间三种房间各一间,有三位成人带两个小孩来此住宿,小孩不宜单住一间(必须有 2020-12-21 …
某旅馆有三人间,两人间,单人间三种房间各一间,有三位成人带两个小孩来此住宿,小孩不宜单住一间(必须有 2020-12-21 …
某旅馆有三人间,两人间,单人间三种房间各一间,有三位成人带两个小孩来此住宿,小孩不宜单住一间(必须有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