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牌坊,也叫牌楼,古已有之,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关于牌坊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那时称为“衡门”。“衡门”的结构是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牌坊,也叫牌楼,古已有之 ,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关于牌坊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那时称为“衡门”。“衡门”的结构是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唐代,我国的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为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于是老百姓也逐渐称这种坟门为“牌坊”。
牌坊的建筑材料多为木质的,也有石质的,琉璃的或砖砌的。木质的牌专多不延年,现存的有些仿古牌坟,看上去似木质的,实际是后人用钢筋水泥或钢管建造的。
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牌坊是朝阳门外神路街牌坊,设置于东岳庙山门之前。东岳路始建于元文宗天历年间,有人说初建时,山门前就有牌坊,可能是木质的,到明万历三十五年,改建成一座三间四柱七棱的绿琉璃牌坊。雄峙若城朝,歇山顶,正春两端施吻。接顶正中饰火焰宝珠。北面石额为“永延帝祚”,南面石额为“秩祀岱宗”。相传多为明朝严蒿之笔墨,意为皇图永固,江山绵延。
首都博物馆大厅内现有一座古牌坊,被称作“品级最高的牌坊”。该牌坊是一座三间四柱的木质彩绘牌坊,原设置在历代商王庙的庙门外,牌坊旁置有一座石碑,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早年,无论是多商品阶的官员,至此必须下马,步行者从牌坊下面走过。若不如此,就犯有欺君之罪,会被衙役收监的。牌坊上的题额是“景德街”三字。现在此街被称作阜内大街。这座牌坊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首都博物馆建成后,又把它重新竖立起来,供公从观赏。
文丞相祠牌坊坐落于现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明洪武九年,北京按察司副使刘崧为纪念文天祥这位南宋民族英雄,在他被关押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文丞相祠”,并在祠堂所在道路的两端各立了一座牌坊,东口题“教忠坊”,西口题“育贤坊”。这两座牌坊成为弘扬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凛然正气的象征。人们从牌坊下经过,无不满怀崇敬之情。
牌坊是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困此,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地,牌坊是一形象化的标志已成为古老的中华文明和历史悠久的中国的象征。
(取材于王铭珍《北京牌褛趣话》等,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牌坊”的名称是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牌坊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
B.北京现存的最古老的神路街牌坊,元朝初建时为木质,明代时又改建成琉璃牌坊。
C.历代帝王庙庙门外的古牌坊品级最高,只有高品阶的官员才能从它下面步行走过。
D.世界各地都把牌坊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牌坊的作用。(5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3分)A
小题:(5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要点一:唐代的牌坊(坊门),方便居民通行。
要点二:用以祈祷、祝福。
要点三:作为街道或重要建筑物的标志。
要点四:用以表彰、纪念。


小题:(B项中,“元朝初建时为木质”有误。C项原文说:“无论是多高品阶的官员,至此必须下马,步行者从牌坊下面走过”,并不是说只有高品阶的官员才能从它下面步行走过。D项中,因果倒置。)
小题:无
看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牌坊...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  2020-05-16 …

有横竖各五排,用12345排进去,使每横竖数字都不重复,且第一横排已经列出,求有多少种排法…不急,  2020-06-11 …

文章琐记,原文在这问:文名为“琐记”,已经明言所记之事细小琐碎,可是鲁迅善于以小见大,挖掘细小琐碎  2020-06-29 …

《尚派形意抉微》中有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  2020-07-11 …

宋诗求解《法惠寺横翠阁》一诗中"寺"、"山"、"阁"三者的关系.附全诗:法惠寺横翠阁苏轼宋朝见吴山  2020-07-11 …

“真”字里面到底有几横?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还着重强调了,真里面是2横,直里面是3横,打出来也确实是  2020-07-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日子对日记没有说再见李义①日记其实是一个习惯。因为天天写才是日记。每日最  2020-07-26 …

笑笑一家坐车从杭州经诸永高速到横店,经过怀鲁枢后,每分钟行1千米,8分钟后到歌山互通,再行10分钟到  2020-12-01 …

有些同学由于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应试能力与技巧也不足,因而在考试时记忆经常出现卡壳的现象,可见考试焦  2020-12-23 …

文章琐记,原文在这问:文名为“琐记”,已经明言所记之事细小琐碎,可是鲁迅善于以小见大,挖掘细小琐碎之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