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公仪休拒鱼的启示》,完成下列题。公仪休拒鱼的启示①古代有个宰相叫公仪休,喜爱吃鱼,但拒绝别人送鱼。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正因为我喜爱吃鱼,所
阅读《公仪休拒鱼的启示》,完成下列题。
公仪休拒鱼的启示
①古代有个宰相叫公仪休,喜爱吃鱼,但拒绝别人送鱼。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正因为我喜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送的鱼。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被免职,就不能自己买鱼吃了;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不会被免职,就能长期自己买鱼吃。”话虽不多,但发人深省。
②公仪休喜爱吃鱼而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在别人看来似乎矛盾得难以理解。但公仪休自有分寸,他深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自己虽然喜爱吃鱼,但决不能因此轻易接受别人送的不义之“鱼”。自己身居要位,俸禄不薄,“喜爱吃鱼”这个口腹之欲可以自给,完全没有必要冒丢官的风险去接受他人的“好意”。“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公仪休自觉克制“受鱼”之念,从而保证自己能够长期买鱼吃,无疑是相当明智的。公仪休的明智在于懂得权衡利弊得失,懂得不能因小失大,不能贪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在于他把大和小、长和短的辩证关系处理得很好。而今天,官场上一些“ 近视 ”之徒,一朝大权在握,便索贿不甘于人后,腐化唯恐不及,以致身败名裂,身陷囹圄。相比之下,公仪休不是非常明智吗?
③公仪休的明智,源于他对法律的敬畏。公仪休深知,“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被免职”,可见他的法律意识之强。一个人如果敬畏法律,就会行事谨慎,遇事三思而后行,自觉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有语云:“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公仪休很清楚,欺公难有善终,惧法可得永年。惧法则侥幸之心难存;侥幸之心不存,则能常自省察,也才能在个人私欲与国家法律发生冲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抉择,不至于违法乱纪而翻船落马。
④公仪休还是个诚实的人。对自己拒鱼的行为,公仪休本可以美化一番,以他位高权重,也必然会有人为其大事渲染,使其留得为官廉洁美誉。但他并未用什么冠冕堂皇的说辞来粉饰自己,他对自己拒鱼动机的解释,完全是推心置腹的大实话。然而唯其不伪饰,不虚美,不刻意拔高自己,公仪休才让人觉得可敬可亲。反观今天一些掌权者,拒小利惺惺作态,说廉政口沫横飞,装出一副“唯我独廉”的样子,可事实上却是明里拒小利,暗中纳大贿;嘴上说廉政,袋里揣赃款。演这种虚伪把戏者,早晚要被戳穿,而把戏一旦被戳穿,他的末日也就到了。
⑤公仪休拒鱼虽是古代的事,对今人,仍很有教育意义。
1.第②段中“近视”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联系全文,说说公仪休拒鱼一事给了作者哪几点启示。
4.喜欢鱼却拒绝别人送鱼,这看似矛盾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公仪休阐述得很清楚。请你用公仪休的方法简要论述以下问题:真要面子就不能要所谓的“面子”。(不超过80字)
5.文章结尾说:“公仪休拒鱼虽是古代的事,对今人,仍很有教育意义。”你认为公仪休拒鱼的故事对今天的人有什么教育意义?
解析:
1.近视:目光短浅,贪图眼前利益。 2.引证法、对比论证法。 3.(1)作为掌权者,要懂得权衡利弊得失,懂得不能因小失大,不能贪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道理,要处理好大和小、长和短的辩证关系。 (2)一个人如果敬畏法律,就会行事谨慎,遇事三思而后行,自觉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做人要诚实。 4.略。 5.略。
有关第三人称?物主代词?我刚刚开始学新概念英语,发现物主代词和第三人称差不多.比如第三人称有:he他 2020-03-31 …
现代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用“他、她”分别表示男女,说明汉语也有性的变化.这句话对吗?如题· 2020-05-1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 2020-06-2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 2020-06-30 …
“中国近代有一位著名画家,他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为抗战筹款,显示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笔下的马形神兼各 2020-07-03 …
11.“中国近代有一位著名画家,他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为抗战筹款,显示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笔下的马形 2020-07-03 …
仿照示例,写一段介绍鲁迅先生的文字示例:他少年立志,在老师父母悉心指导下不懈努力;他才华横溢,诗, 2020-07-26 …
我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主要代表作有那些还有他的名、字、号、是什么我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主要代表作有那些还有 2020-07-28 …
如图表示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①表示没有酶催化,②表示有酶催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E2代 2020-10-31 …
“中国近代有一位著名画家,他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为抗战筹款,显示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笔下的马形神兼各,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