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那些不扰民的英雄事例

题目详情
那些不扰民的英雄事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岳飞的军队,素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好传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扰民”是岳家军的座右铭.不过实际上,岳家军的军饷待遇,一向比其他杂牌军好很多.当时很多杂牌军,甚至因为军饷发放不及时,就沦落为草寇,或者投降到刘齐政权去了.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多路人马纷纷强烈要求加入岳家军跟着沾点光的原因.史书上有记载:李道、牛皋等屡次申状岳飞和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赵鼎,“乞听岳飞节制”.原来被岳飞狂扁过一顿的赵秉渊,一开始,当朝廷准备把他调拨给岳飞时,赵秉渊激动地表示宁死也不做他手下,到后来岳飞的部队待遇越来越好时,赵秉渊又强烈要求归到岳飞部下.
呆在岳家军,或许比呆在其他部队里风险会更大一些,但要知道,当时处于乱世,皇帝老儿、贵族大臣的命,也是说丢就丢了,更别提普通老百姓.当时的青壮年,根本没有太多出路,要么是做流民盗匪,要么是从军入伍,要么就只能呆在家里被人劫掠饿个半死了.
军队就是一个巨大的铁饭碗.在乱世下,对普通农民老百姓,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只要参了军,报了国,呆在里面,侥幸没死,生活质量和前途,都会变得更好些.所谓“竖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是也.
最底层的士兵,他们并不关心具体参加的是哪个部队,打的是什么仗,只有那些号称要书生报国,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才会有些远见,参军之前会找准品牌.
第一最好是王师,比如领头者是某某贵胄后裔,多少多少世孙;第二如果是叛军,也要师出有名,最好是清君侧,或“天命所归”才行,第三,如果这两者都不具备,起码该军队要重视知识分子的力量,赶快提携他们做参谋,捞个肥缺,也好绞尽脑汁编出符合前两条的理由来.
话说回来,岳家军,在当时简直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而且还不设门槛,不需要走后门,所以自然大家鱼贯而入,发展迅速,没几年就发展到十万岳家军了.所谓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军纪和指挥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后勤和粮草,才是岳家军战无不胜背后的真正法宝.
一旦打了败仗,污了名声,伸手向朝廷要粮就没那么理直气壮了,“打胜仗,好吃饷”是岳家军士兵们每天都要在心里默念一百遍的口号,也是岳家军的核心利益所在.任何一个士兵胆小怕死,影响士气,都是对其他人生存权利赤裸裸的侵犯.这也就是岳家军之所以能保持强大士气的秘诀所在.
因为岳家军每次征战,都是高举“收复河山,迎回二圣”的响亮口号,所以岳家军在军饷供应方面,态度极为坚决,对拖欠军饷行为保持零容忍.朝廷为保证岳家军的后勤供应,往往“以军期责认州县划刷仓库,科敛疲民,公私罄匮”.
到月底士兵欢天喜地准备领工资时(即月钱),“不问州郡有无,皆有定额,所桩窠名,曾不能给其额之什二三,自余则一切出于州县之吏临时措画,铢铢而积,仅能充数.一月未毕,而后月之期已迫矣”,时称“病民最甚”.“皆系军兵计日指准,不可稍有欠阙”.
岳飞动辄以贻误军机,误了复国大业该当何罪的高帽来吓唬地方官,所以州县官员对农民的搜刮盘剥也只能是毫不手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