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柔软的父亲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拿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柔软的父亲
     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拿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丰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
     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
     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
觉。
     就像那个让我难忘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酸楚和爱怜却积聚在了手掌里。
     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作者,波佩,选自《三峡文学》2015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写那位捞蝌蚪的父孝,为何要强调“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
(2)文中同学的父亲“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文中哪些情节使“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
(3)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本文也是这么写的吗?本文的写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4)有人说本文内容过于散乱,一篇文章写了三位互不关联的父亲,对此说法,你如何看待?
(5)从词语搭配和表达中心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用外貌描写,通过父亲外表粗犷和其对孩子柔软细腻的内心形成对比,突出父爱的柔软.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文章第五段“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概括总结即可.
(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对比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本文却是从突出柔软细腻的一面来刻画父亲,与“父爱如山形成对比,叙事角度新颖独特,使人印象深刻.
(4)本题考查文体特点的分析.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①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②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本文中我是叙述线索,将三件事联系在一起;而且因为三位“父亲”都具有外表“粗粝”,内心“柔软”的共同点,作者通过“柔软”这一共性,将三位父亲的事件连接在一起,因此形散而神不散.
(5)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题目的作用有:作为文章的线索;运用比喻或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概括文章内容;感情的触发点;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父亲”以“柔软”来修饰,形成一对比,这种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题目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本文所写父爱的特点.
答案:
(1)一般而言,北方人形体、气质都比较粗犷.写这位父亲具有“北方人的轮廓”,意在突出其外表粗犷.强调外表粗犷,意在反衬其对孩子柔软细腻的内心.
(2)①叫醒“我”和同学的方式十分轻柔(或:用粗糙强壮的手将“我们”轻轻摇醒).②在同学未提请求的情况下,送给“我”和同学一玻璃瓶萤火虫,充满了童趣.
(3)说“父爱如山”,是表现父爱凝重深沉(或“坚硬”“沉默”)的特点.本文却是从突出柔软细腻的一面来刻画父亲.叙事角度新颖独特,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感受.
(4)①本文所写三位父亲的事件确实互不关联,但全文并不给人散乱的感觉.②因为三位“父亲”都具有外表“粗粝”,内心“柔软”的特点.③作者通过“柔软”这一共性,将三位父亲的事件连接在一起,使全文形散而神不散.
(5)“父亲”一词本是阳刚、粗犷的,以“柔软”来修饰,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表达中心角度看,题目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本文所写父爱的特点.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蛋白质每天的摄入量该是多少?按体重1克每公斤还是1.5克每公斤?我体重68公斤,每天早上起床一勺蛋  2020-05-14 …

钢勺、木勺、塑料勺导热谁最快要讲出它的元素、原因和过程,越详细越好!要说为什么  2020-05-14 …

将一把铁勺和一把瓷勺的勺头同时放进同一碗热汤中,过了一段时间,勺柄先变热的是,由此可见,铁和陶瓷中  2020-06-18 …

塑料做的勺子被压力锅煮了,一不小心,我把盛汤用的塑料勺子放在电压力锅里煮了5分钟,水都开了的,5分  2020-06-23 …

两个杯子分别装有1升酒和1升水,互相舀入对方杯子一勺后,结果到底是水杯中酒多还是水杯中就多?两个杯  2020-07-03 …

勺子根据大小形状的不同,分别的用途比如有的勺子尖,有的勺子圆,有的勺子重厚,有的勺子轻薄,还有韩剧  2020-07-08 …

下列事例中,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的是()A.汤勺的勺柄通常用木头或橡胶做成B.保温杯的杯壁设  2020-07-08 …

北斗七星的勺柄方向与季节的关系北斗七星的勺柄方向朝地理的东方时,为何季节?北斗七星的勺柄方向朝地理  2020-07-11 …

根据课文《左传》:(4)战于长勺。(倒装句,状语“于长勺”后置,应为“于长勺战”)译文:  2020-07-25 …

最早的磁性指向器是司南,它由青铜盘和磁石琢磨的勺组成,磁勺头为磁原体北极(N极),磁勺尾为南极(S极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