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分析诗人的情感,题干已经指明了答题区间.答题时先分析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诗人的情感.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
(2)写景的技巧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等.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写静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的是动景,因而是动静结合.答题时先指出手法“动静结合”,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
答案:
(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分)
(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2)写景的技巧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等.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写静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的是动景,因而是动静结合.答题时先指出手法“动静结合”,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
答案:
(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分)
(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谁能告诉我这段古文出自哪里?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以为出,不虚贾,亦不过取赢.一人 2020-06-03 …
英语翻译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 2020-06-15 …
英语翻译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 2020-06-23 …
粗心大意,孜孜不倦,令人生畏,横扫千军,出类拔萃,路人皆知,遐思迩想,精力充沛,理直气壮,斗转星移 2020-06-23 …
阅读理解: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个良、不良皆取焉,其 2020-06-23 …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莫春者,春服既成B.女与回也孰愈唯求则非邦也与C.无所 2020-07-02 …
“举世皆河流.为你独醒."“举世皆河流,唯你患了洁癖/众人皆酣睡,为你独醒."化用了屈原的哪句诗? 2020-07-05 …
说一些类似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一类的名句表达自身高洁的,重要的是要有 2020-07-05 …
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B.“中庸言博学 2020-07-29 …
某县为调查九年级15000名学生“一模”考试的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况,抽取了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成 2020-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