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两狼之并驱如故

题目详情
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两狼之并驱如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附古文中“之”用法】
  之
  《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草过彻,枝茎渐益大,有所之也,一者地也.”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⑤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⑥云之崔嵬.
  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⑶作动词:往,到.去.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一首示子侄》)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7)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同时可说成取独,如: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无丝竹之乱耳
  ▆(9)向.例:
  然后驱而之善.
  ▆(10)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
  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韩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贾子·大政》:“何君子之道衰,之数也.”最后的也字作肯定语气助词,其他两个“也”字,都作“之”字义.(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看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而”的用法主要有四种:A.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B.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之间  2020-05-17 …

选出下列“之”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两项()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B.其翼若垂天之云C.此亦飞之至也D  2020-07-04 …

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是5:3,如果把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40元,那么它们的价格之比为5:4,续上:这  2020-07-29 …

9.已知f(x)=1/(1-x),那么f(f(f(x)))=()A.1/(1-x)B.1/(1-x  2020-07-31 …

股份制公司法人人数只能是一个人吗?还是可以有并列的两个人?我们一共三个股东,我和其中一个股东各占百分  2020-11-06 …

孔子教给他的学生子路关于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此有下列两种看法你怎么看,请  2020-11-1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之和为0B.有理数的绝对值为正数C.如果  2020-11-1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有理数的绝对值为正数B.只有正数或负数才有相反数如果两数之和为0,则这两个数的绝  2020-11-16 …

关于弹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之间有弹力时,两物体必定直接接触B.两物体直接接触时  2020-12-01 …

“而”的用法主要有四种:A.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B.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之间的  2020-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