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夏意苏舜钦[注]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夏 意
苏舜钦[注]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和第三句中的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夏 意
苏舜钦[注]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和第三句中的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解答时,抓住“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进行分析,便可提炼出答案,为“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抓住“石榴”“树阴”及意象的特点,便可体会出气氛的特点,即“清幽”;
(2)表现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忘,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心的痛苦,但都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
(1)石榴开遍 树阴满地 清幽
(2)炎热的夏季,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困了,就在竹席上睡一觉,待醒来后,耳边传来的是流莺婉转地鸣啼.这是多么惬意悠闲的生活啊,而诗人的心境就是这般的宠辱偕忘,忘怀得失.
翻译:
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赏析 :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1)解答时,抓住“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进行分析,便可提炼出答案,为“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抓住“石榴”“树阴”及意象的特点,便可体会出气氛的特点,即“清幽”;
(2)表现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忘,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心的痛苦,但都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
(1)石榴开遍 树阴满地 清幽
(2)炎热的夏季,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困了,就在竹席上睡一觉,待醒来后,耳边传来的是流莺婉转地鸣啼.这是多么惬意悠闲的生活啊,而诗人的心境就是这般的宠辱偕忘,忘怀得失.
翻译:
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赏析 :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八一九”事件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后果有①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②苏共被反对派赶下政治舞台③加快了 2020-05-17 …
西江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儿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 2020-06-1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①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②子日:‘ 2020-06-20 …
陶渊明被贬杭州时,在西湖上修建了什么?白居易修建的什么,与陶在西湖上修建的委婉相接,成就一段佳话? 2020-06-25 …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牵连,于徽宗初年 2020-07-01 …
我们要写一篇作文叫“我看苏轼被贬”,囧我们要开公开课,到时要用的啊!注意:是关于苏轼被贬的内容,不 2020-07-0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 2020-11-04 …
2011年9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通报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打人事件处罚结果,李构成寻衅滋事罪,因未满18 2020-12-05 …
大苏打(Na2S2O3•5H2O)、苏打、小苏打被称为“三苏”,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用途广泛.(1)工 2021-01-17 …
大苏打(Na2S2O3·5H2O)、苏打、小苏打被称为“三苏”,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用途广泛。(1)工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