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竹石中表现现郑板桥卧听风雨中竹声,联想百姓疾苦的句子是
题目详情
【竹石】中表现现郑板桥卧听风雨中竹声,联想百姓疾苦的句子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墨竹图题诗》郑板桥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二、跟老师一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
1、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本诗含义: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第一句“衙斋卧听潇潇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潇潇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4、1句与2句之间的关系:
第1句是实写,作者听到了竹子潇潇作响.第2句是虚写,是作者自己的联想.第1句的实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有这样的声音才有了作者这样的联想.这样的声音可能谁都能听见,可是也只有那些关心百姓疾苦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联想.这是又一次对中心的强化.
5、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6、回顾反思:竹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阅读链接: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亦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二、跟老师一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
1、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本诗含义: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第一句“衙斋卧听潇潇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潇潇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4、1句与2句之间的关系:
第1句是实写,作者听到了竹子潇潇作响.第2句是虚写,是作者自己的联想.第1句的实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有这样的声音才有了作者这样的联想.这样的声音可能谁都能听见,可是也只有那些关心百姓疾苦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联想.这是又一次对中心的强化.
5、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6、回顾反思:竹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阅读链接: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亦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看了 竹石中表现现郑板桥卧听风雨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因为我身上的负担太重,所以我不知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明天我又该怎么去实现 2020-06-02 …
青山隐隐水迢迢,闲云潭影日幽幽,青山隐隐水迢迢,闲云潭影日幽幽,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妒吟萧且你行.卧 2020-06-03 …
英语翻译爱玛和她的父母住在牛津,他们住在镇中心的一座小公寓里我大部分时间呆在客厅看电视或者呆在我的 2020-06-21 …
英语翻译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2.庞涓恐其贤予已,疾之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怀王悔 2020-07-01 …
史记一词多义拜托了,在线等!一词多义:1、害A、争宠而心害其能()B、为陶谦所害()C、除国之大害 2020-07-11 …
疾(1)寡人无疾()(2)凡牧民者,必知其疾()(3)必为有窃疾矣()(4)寒暑未薄而疾()(5) 2020-07-12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道州①郡斋卧疾寄东馆②诸贤吕温东池送客醉年华,闻道风流 2020-07-14 …
下面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痛心B、庞涓恐其贤于己 2020-12-10 …
下面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痛心B.庞涓恐其贤于己 2020-12-20 …
疾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病,生病)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