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道州①郡斋卧疾寄东馆②诸贤吕温东池送客醉年华,闻道风流胜习家③。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道州①郡斋卧疾寄东馆②诸贤
吕温
东池送客醉年华,闻道风流胜习家③。
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①道州:位于今湖南。元和三年(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吕温被贬为道州刺史。②东馆:指东宫。③东池:位于今山东。习家:指习家池,位于今湖北。二者均曾是风光秀美的大型园林。
(1)苏轼诗的前两句用了哪些手法描绘暮春图景?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到了梨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道州①郡斋卧疾寄东馆②诸贤
吕温
东池送客醉年华,闻道风流胜习家③。
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①道州:位于今湖南。元和三年(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吕温被贬为道州刺史。②东馆:指东宫。③东池:位于今山东。习家:指习家池,位于今湖北。二者均曾是风光秀美的大型园林。
(1)苏轼诗的前两句用了哪些手法描绘暮春图景?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到了梨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手法.由题干确定范围苏轼诗的前两句,即“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再根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简要赏析,“梨花淡白”“柳深青”色彩渲染,柳絮随风飘飞,梨花安静开放,可知动静结合.
(2)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吕诗的标题是“道州郡斋卧疾寄东馆诸贤”,这是思念友人;结合注释①可知诗人的孤单,“独卧郡斋寥落意”可知诗人借助微雨中的梨花表达心中对友人的思念、落寞孤寂之情.苏轼的诗“人生看得几清明”可知恨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再结合苏轼豪放派的风格,可知借物抒情,物我合一.
答案:
(1)①动静结合.柳絮随风飘飞,梨花安静开放,动静相生,趣味盎然,春意浓郁.(2分)②色彩渲染,柳色深青,梨花淡白,春色明丽;对比衬托,以癫狂飘舞的柳絮反衬梨花的稳重,赋予梨花以神韵,为下文借梨花写惆怅深情做铺垫.(2分)
(2)吕诗以景结情,借微雨中的梨花营造出凄清寂寥的氛围,烘托诗人心中的思念友人、落寞孤寂之情.(2分)苏诗借物抒情,物我合一,由梨花盛开,恨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或为:苏诗借物抒情,物我合一,表达了居世俗而自清,将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透彻与清明的情感.)(2分)
译文:
苏诗: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怀着惆怅的心情冥想这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又能有几度清明啊!
赏析: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为之动容:
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地欣赏与人生哲理地透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2)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吕诗的标题是“道州郡斋卧疾寄东馆诸贤”,这是思念友人;结合注释①可知诗人的孤单,“独卧郡斋寥落意”可知诗人借助微雨中的梨花表达心中对友人的思念、落寞孤寂之情.苏轼的诗“人生看得几清明”可知恨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再结合苏轼豪放派的风格,可知借物抒情,物我合一.
答案:
(1)①动静结合.柳絮随风飘飞,梨花安静开放,动静相生,趣味盎然,春意浓郁.(2分)②色彩渲染,柳色深青,梨花淡白,春色明丽;对比衬托,以癫狂飘舞的柳絮反衬梨花的稳重,赋予梨花以神韵,为下文借梨花写惆怅深情做铺垫.(2分)
(2)吕诗以景结情,借微雨中的梨花营造出凄清寂寥的氛围,烘托诗人心中的思念友人、落寞孤寂之情.(2分)苏诗借物抒情,物我合一,由梨花盛开,恨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或为:苏诗借物抒情,物我合一,表达了居世俗而自清,将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透彻与清明的情感.)(2分)
译文:
苏诗: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怀着惆怅的心情冥想这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又能有几度清明啊!
赏析: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为之动容:
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地欣赏与人生哲理地透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秦分三十六郡,东汉末年天下分八十一郡吗 2020-04-26 …
东汉末年是十三州,那么为什么又说孙权领“六郡八十一州”、刘备领“荆州九郡”?东汉十三州:司、豫、兖 2020-07-02 …
3.据宋代《图经》记载:“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下列对该史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秦朝的 2020-07-07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雁门胡人歌崔颢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 2020-07-11 …
2.据《瓯越文化史》记载,现在的温州市就是当时回浦县的东瓯乡,属会稽郡。下列对此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2020-07-12 …
小池塘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东东的身高是142厘米,东东下水游泳不可能会有危险..(判断对错) 2020-07-18 …
水,好深啊(所有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体或矛盾体.)水好,深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我最可怕想起的.) 2020-11-03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 2020-12-15 …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朝代中,最早推行这一制度的是()A.秦朝B.汉朝C.明朝D. 2020-12-28 …
如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据图回答8-9题下列有关莫霍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