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人畜共居的村庄刘亮程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人畜共居的村庄

刘亮程

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况且现在机器多了,驴活得比人悠闲,整日在村里村外溜达,调情撒欢。不过,闲得没事对一头驴来说是最最危险的事。好在做了驴就不想这些了,活一日乐一日,这句人话,用在驴身上才再合适不过。

做一条小虫呢,在黄沙梁的春花秋草间,无忧无虑把自己短暂快乐的一生挥霍完。虽然只看见漫长岁月悠悠人世间某一年的光景,却也无憾。许多年头都是一样的,麦子青了黄,黄了青,变化的仅仅是人的心境。

做一条狗呢?

或者做一棵树,长在村前村后都没关系,只要不开花,不是长得很直,便不会挨斧头。一年一年地活着。叶落归根,一层又一层,最后埋在自己一生的落叶里,死和活都是一番境界。

如此看来, 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 。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在黄沙梁,每个人都是名人,每个人都默默无闻。每个牲口也一样,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村庄,谁还能不认识谁呢。谁和谁多少不发生点关系,人也罢牲口也罢。

你敢说张三家的狗不认识你李四。它只叫不上你的名字--它的叫声中有一句可能就是叫你的,只是你听不懂。也从不想去弄懂一头驴子,见面更懒得抬头打招呼,可那驴却一直惦记着你,那年它在你家地头吃草,挨过你一锨。好狠毒的一锨,你硬是让这头爱面子的驴死后不能留一张完整的好皮。这么多年它一直在瞅机会给你一蹄子呢。还有路边泥塘中的那两头猪,一上午哼哼叽叽,你敢保证它们不是在议论你们家的事。猪夜夜卧在窗根,你家啥事它不清楚。

对于黄沙梁,其实你不比一只盘旋其上的鹰看得全面,也不会比一匹老马更熟悉它的路。人和牲畜相处几千年,竟没找到一种共同语言,有朝一日坐下来好好谈谈。想必牲口肯定有许多话要对人说,尤其人之间的是是非非,牲口肯定比人看得清楚。而人,除了要告诉牲口“你必须顺从”外,肯定再不愿与牲口多说半句。

人畜共居在一个小村庄里,人出生时牲口也出世,傍晚人回家牲口也归圈。弯曲的黄土路上,不是人跟着牲口走便是牲口跟着人走。

人踩起的尘土落在牲口身上。

牲口踩起的尘土落在人身上。

家和牲口棚是一样的土房,墙连墙窗挨窗。人忙急了会不小心钻进牲口棚,牲口也会偶尔装糊涂走进人的居室。看上去你们似亲戚如邻居,却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日子久了难免把你们认成一种动物。

比如你的腰上总有股用不完的牛劲;你走路的架势像头公牛,腿叉得很开,走路一摇三摆;你的嗓音中常出现狗叫鸡鸣;别人叫你“瘦狗”是因为你确实不像瘦马瘦骡子;多少年来你用半匹马的力气和女人生活和爱情。你的女人,是只老鸟了还那样依人。

数年前的一个冬天,你觉得一匹马在某个黑暗角落盯你。你有点怕,它做了一辈子牲口,是不是后悔了,开始揣摸人。那时你的孤独和无助确实被一匹马看见了。周围的人,却总以为你是快乐的,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夏虫,一头乐不知死的驴子、猪……

其实这些活物,都是从人的灵魂里跑出来的。上帝没让它们走远,永远和人呆在一起,让人从这些动物身上看清自己。

而人的灵魂中,其实还有一大群惊世的巨兽被禁锢着,如藏龙如伏虎。它们从未像狗一样咬脱锁链,跑出人的心宅肺院。偶尔跑出来,也会被人当疯狗打了,消灭了。

在人心中活着的,必是些巨蟒大禽。

在人身边活下来的,却只有这群温顺之物了。

人把它们叫牲口,不知道它们把人叫啥

14.文章开头写的驴、小虫和树有什么共同点?写这些有何作用?(6分)

15.为什么说“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4分)

16.文章最后说:“人把它们叫牲口,不知道它们把人叫啥。”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6分)

17.有人认为,作者在文中展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状态,并对其作了肯定;也有人认为,以敏锐而毒辣的眼光,重新审视和委婉否定了文中所展示的一种生命状态,认真思考了人活着应有的方式。那么你的看法呢?(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4.(1)无忧无虑,轻松自在,得过且过,乐天知命,亲近自然。(结合前四段作答。答对一点给一分,共三分)(2)引出下文,(1分)为说明后文的人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作了铺垫。(铺垫1分,内容1分)15.黄沙梁地方极小;(1分)人畜共居,人没有自己的思想(默默无闻);(2分)和动物一样活着,每个人都得过且过。(1分) 16.人的灵魂中,本来是应该有激情有雄心的,(2分)但是由于传统和习俗的束缚,不知道反抗,无忧无虑,得过且过,(2分)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2分) 17.这是一道探究题,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 可以同意前者。作者以动物来与人观照,写出了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动物一样活着,每个人都得过且过。村庄的一切似乎都是固定的,人活着不曾有什么变化。人们更多的是无法承受变迁,只能把生命呆板地荒废掉。作者对这样的生命方式和生命状态是持否定的。可以同意后者。作者描绘出一个人与自然万物各适其所的和谐相依的“动物乐园”,在这里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剥夺的合理性,都有一部纷繁且无法穷究的心灵史,都保持着卓然独立的个性,因而也不能为外部世界的他者轻易改变。 也可以作另外的思考与探究。从作者轻松活泼的文字中,我们既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状态,又让人在无奈中体味到动物的无奈,看到了人的痛苦与麻木。作者认真思考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状态,让人遐想,启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