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每题3分)宋代文人的拐杖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写到自己用的拐杖,宋人尤喜如此。在他们的笔下,拐杖寓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人们早就使杖这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每题3分) 宋代文人的拐杖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写到自己用的拐杖,宋人尤喜如此。在他们的笔下,拐杖寓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 人们早就使杖这个原本简单的生活用品人格化了。人们从它身上引申出了品德等喻义,从它身上获得启示;这些品德之类的喻义,正是中国古人爱杖以及“杖文学”众多的基本原因之一。 汉代文人言杖,常把杖比作君子、圣贤,杖被附加上了戒慎、克制、节欲以及认真助人、忘我助人的德行,以此强调其扶持、辅佐的作用,提示人们应当从用杖中体会到任用贤人之重要。魏晋唐人除了继续将杖与扶持、辅佐之类相联系外,又将劲直、高节、逍遥和杖联系了起来。 到宋代,有的人继续申说杖的扶持作用,而另一些人则在魏晋唐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含义。张九成、黄庭坚强调了忠信笃恭、内圣、廉、直、节。最能典型地体现宋人观念的,则是蔡戡的《邛竹杖歌》,其后半首曰:“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城红。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放行天地无障碍,倚观宇宙皆虚空。横挑斜倚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赋杖以节操、脱俗、闲适、飘逸的个性,正是宋人写杖的最大特色。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观念整合、沉淀、定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普遍的内敛倾向使各种纷扰的观念、骚动的心理被普遍的宁静之美、逍遥之求所代替。程颢的诗《秋日偶成》最具典型:“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种有别于唐人专重功名富贵的“男儿观”,代表了宋代文人人生态度的新内容。 宋人这种人生态度,也体现在对杖的品德等喻义的解说上。在宋人笔下,杖的戒慎启示、扶持、辅佐功能、贤人之喻明显淡出,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宋代文人的入世意识、政治主人翁意识的淡化。宋人的杖主要是用来显示一种脱俗、逍遥、闲适的情怀。 与这种人生态度和情怀相应的,是他们的审美情趣。宋代文人喜爱之杖,在材质上都偏爱来自山野自然的植物。他们还非常喜欢给杖加上枯、曲、瘦、短、轻等形容词。可见,宋人爱写杖,正是其人生态度、审美心理的外化表现,他们使杖有了丰富的文化附着。 所以,宋人常可通过杖来获得一些人生感悟,或借助它去表达人生感悟。如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竹杖芒鞋与马的比较中,作者体会到不受宦事羁绊的轻松自由。 由此可见,宋人对杖及写杖的偏爱是在中国文化富有连贯性的演化中,随着整个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随着文人心态、旨趣的变迁而逐渐形成的。 小题1: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B小题1:B小题1:D |
小题1: ![]() ![]() ![]() ![]() 小题1: ![]() |
看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020-05-17 …
夸父追日的问题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 2020-06-0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每题3分)宋代文人的拐杖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写到自己用的拐杖,宋人 2020-06-21 …
我梦到自己捕鱼,还有佛~昨天我梦到一条小河,河里全是游来游去的于,河中间有个小桥,我站在桥上用网兜 2020-07-04 …
下面是这篇作文的开头,它犯了哪种毛病?赛跑结束以后,我和小明就到店里买蛋糕吃,吃完蛋糕,又到戏院看电 2020-11-22 …
小松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玩电脑游戏。妈妈说:“作业没做完怎么能玩游戏呢?”晚上小松做完作业,就去睡 2020-11-27 …
我x,度娘你抽风啊,回答都没看完就给我弄的推荐答案,知道要倒了还是怎么的?题目是下午发的,晚上看就给 2020-11-27 …
考普通话单音节词时,我在读完一遍后,把词又重读了一遍,但是没有读完就到时间了,这会影响我的分数吗? 2020-12-0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共10分。宋代文人的拐杖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写到自己用的拐杖,宋人尤喜如此。 2020-12-14 …
阅读下文,完成5―7题。宋代文人的拐杖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写到自己用的拐杖,宋人尤喜如此。在他们的笔下,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