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我与地坛(节选)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

题目详情

我与地坛(节选)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纪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纪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块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

作者腿残废了心情不好,为什么要去地坛?

(2)

几处描写的地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3)

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给了史铁生怎样的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   (1)近   (2)宁静   (3)曾经庄严神圣的地坛被人们遗忘了,双腿残废的“我”似乎也被世间遗弃了,史铁生看着这同样命运的地坛,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排遣郁闷的地方,有同病相怜之感,很快地,他消极颓丧的精神状态和荒园融为一体。 (2)   第一处(3段):破败、荒芜、古旧。   第二处(5段):荒芜但不衰败,在宁静中充满了活力、生气。   第二三处(7段):处处是生命的印迹。总之,古老的园子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3) 起初地坛荒芜的景象让作者感受到了同病相怜的命运。但作者很快发现地坛里的小昆虫和构成昆虫生长背景的草木,他们全都很卑微,可它们都在按照自已的方式和自然法则生存着,它们并不在意自己栖息地的“荒芜”,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反而使这里不再“衰败”,地坛在不断的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作者由此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永恒地坛里处处律动的缤纷的生命世界,促使他思考生与死的问题,给了他活下来的勇气。由此,完成了他思想的涅槃。地坛成了作者生命的组成部分,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徜徉在其中,自然和生命进行着缠绵不尽的交流和对话,是地坛重新给予了作者富于人性的鲜活的精神触觉。所以,作者曾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看了 我与地坛(节选)我在好几篇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当地发展“猪-沼-果”农业模式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①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②增加农民收入  2020-05-16 …

某地开展家电下乡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调查发现每销售8亿的家电下乡产品就可以为当地提供7  2020-11-13 …

某地开展家电下乡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调查发现每销售8亿的家电下乡产品就可以为当地提供7  2020-11-13 …

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  2020-11-21 …

高中地理题为提高城市化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是A、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B、加快产业发展,繁荣区  2020-11-27 …

广佛同城发展是近来最受广佛人民关注的话题。在广佛发展,两地大胆地提出文化的大融合。对此正确理解的是[  2020-11-28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A时间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B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  2020-12-13 …

下图是我国某大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该地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  2020-12-20 …

根据要求作文。题目:我的另一片天地提示:同学们除了日常功课的学习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天地”,请把你的  2020-12-24 …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