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已讶衾枕冷中的讶什么意思
题目详情
已讶衾枕冷中的讶什么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讶:
惊讶,讶异
夜 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释读】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惊讶,讶异
夜 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释读】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看了 已讶衾枕冷中的讶什么意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列举类似于“枕头枕头”的词组(看清题目要求后再回答)写出类似于“枕头枕头”的词组.要求:前面“枕头 2020-04-06 …
仿写。示例: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客船、孤灯,愁绪满怀。边塞诗是;送 2020-04-06 …
根据所给例句,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式与例句相同。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 2020-04-06 …
英语翻译1.昨天我看了一部喜剧,主人公滑稽的表演让我笑掉大牙.2.南方人不会知道,北方的冬天是多么 2020-05-13 …
英语翻译1.这个箱子两米长,一米宽,半米深.2.你说我像雨,(多么的冷漠.)3.坐上皇帝的宝座你头 2020-05-14 …
日出前的天气为什么那么的冷拜托各位大神 2020-05-17 …
曾经的我们是那么幸福,现在的我们却是这么的冷淡翻译英文怎么写 2020-05-22 …
什么的冷空气填空 2020-06-14 …
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客船,孤灯,愁绪满怀.运用比喻思乡诗是舟中枕上 2020-06-19 …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周邦彦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①。唤起两眸清炯 2020-06-29 …
相关搜索:已讶衾枕冷中的讶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