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诗词鉴赏如梦令①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②

题目详情
古诗词鉴赏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1)本词精于炼字。“风紧驿亭深闭”一句中哪个词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说秦观晚期词境变而为“凄厉”,请以“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为例进行说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本句中最传神的字是“紧”,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诗人的情感.
(2)“凄厉”是指情感,作答本题也就是分析诗人悲凉的情感.句子题干已经给出,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情感即可,注意这两句是写景,要抓住景的特点.

答案:
(1)“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指出及解释各(1分)字,共2分),放在句中描绘为“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1分)该字以动衬静(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亦可),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1分),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1分).
(2)①“梦破”二字,反衬出氛围的凄清,更流露出多少烦恼意绪.给全词带来浓重的悲剧气氛.②醒后之所见、所感:“鼠”之敢对人“窥灯”,可见驿亭之荒凉破败.孤灯照壁,再也无法成眠,外面又下了霜,送来逼人的寒气,更写出了诗人心之悲戚③这两句写所见、所感,驿亭之简陋,词人之孤独冷寂,意境之凄惨悲切历历在目,无以复加.

参考译文:
长夜漫漫,四周寂静如水,风很大,驿站的门紧闭.从梦中惊醒,老鼠正偷看着油灯,寒气也透进了被子.睡不着了,门外已传来马的叫声,已有人早起了.

赏析:
这首词借描写夜宿驿亭苦况诉行旅艰辛.
远离故乡亲人,置身陌生之处,独宿驿亭之中,其内心不平自不待言.词以“遥夜”开头,即表现出流放之人身虽憩而心未稳,一夜辗转无眠觉得夜色太深、夜程太久的特有感受. “沉沉如水”的比喻,别有深意.时当深秋,水已寒凉,以夜沉如水为喻,透出词人内心的寒凉疲惫之感.接下一句,交待夜里凉意来源:原来的阵阵秋风借着夜色不断袭来,虽然驿亭的门已经紧闭,却仍然挡不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寒意.欧阳修有著名的《秋声赋》其状秋声云:“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遭受贬谪,远离故土的作者,对深秋夜风的感受,当然比欧阳修更加敏感,其悲感也必然更加深重.欧阳修在夜读之时,闻声而惊心,继而起赏玩之兴,而作者却对这透骨寒冷的秋风,躲之惟恐不及,将驿亭的门闭了又闭,层层阻障,无非是想少受寒凉,暂时获得心灵的安宁与乎静.这两句写景,看似平实,实际上是字字含情,句句见意,真个是羁愁满纸.
接下两句,写梦醒之后的所见所感.一人在外,当然免不了乡思人梦,而且看来词人还是做了一个好梦,所以从梦中惊醒之后,他觉得那份美好的幻想,被残酷的现实给击破了.回到现实之中的词人所看到的,是如豆的油灯,饥饿的老鼠. “鼠窥灯”的意象,既写环境之静,又写出了环境的寒凉冷清:惯于隐藏在暗处的饥鼠,竟至大胆地窥视起油灯来,可见已经是好久没有任何人声动静了.沉沉如水的夜幕之中,一点如星的灯火,是那么的飘忽不定.以一点暖色调,反衬整个环境的冷色调,冷暖对比,使整个环境更显清冷寒凉,“霜送晓寒侵被”,既可以说是梦破之后的词人,切身所感,也可以说是他看到这样一组景象之后,心生的凉意.
最后一句,写“梦破”直到天明的所感所闻.由于秋寒袭人,加以思绪难平,词人再也睡不着了,两个“无寐”,正是他归梦难成,夜阑无绪,欲眠不能,欲怨无由的心理写照,使人仿佛觉得是词人在万般无奈之时脱口而出的怨语.“门外马嘶人起”,终于,一片人声马嘶,打破了沉沉夜幕,无寐的词人也可以暂时抛开那秋夜的寒意,那紊乱的心绪了.但是,一个白昼之后,不又得回到那沉沉如水的遥夜当中,品味那似乎永远品不完的离愁和凄凉!
词中抒发的是一种悲苦的离情,而词的用韵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水”、“闭”、“被”、“寐”、“起”等韵脚,都不是响韵而是哑韵.可以想像,这首词演唱时细而低而哑的发声吐字与拍点结合在一起时,所造成的幽咽滞涩之感,会给听众留下什么样的效果.词在当时并非纯粹的案头文学,而是通过演唱传布于大众口耳之间的.所以,一首好词不仅要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人物等文学性要求,还应该有表演时声情并茂的要求.
细味全词,词人高明之处在于善用省净的笔墨(共33字),描绘了一个典型环境──古代简陋的驿馆.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毫无缘饰,不用替代,只坦直说出,却别有一番感人的力量.这是由于词人下笔精到,所写驿馆种种景况,无不蕴含着天涯飘泊的旅思况味,婉曲地传出了郁积于心的人生不平──遭谗受害,屡遭贬谪,岁暮飘零如是.白描手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描写之逼真,尤重在情味之活现,使人读之有一目了然之快意,味之而作深长之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