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游褒禅山记》节选王安石其下平旷,有泉侧出,�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游褒禅山记》节选王安石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 夷 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则或 咎 其欲出者——咎:责怪 C.往往有 得 ——得:心得,体会 D.非常之 观 ,常在于险远——观:观察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粗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问 其 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而余亦悔 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以 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然视 其 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 其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泉 侧 出 B.亦不能 至 也 C.火尚足以 明 也 D.常在于 险远 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简介华山前洞与后洞概况,详述游历后洞的情景。 B.选文第二段抒发了作者未能穷究后洞奇险景象的感想和体会。 C.作者认为,只要具备了“志”或“力”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D.“于是余有叹焉”一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因事议理,过渡自然。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2.C 3.B 4.C 5.(1)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但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2)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
看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褒禅山游记中的关于“而”字的解释“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的“而”是表示顺承,因果关系呢(有错误 2020-06-16 …
游褒山禅记重点字,句式讲析,全文翻译 2020-07-02 …
关于志、力、物的作文课文游褒山的志、力、物为题作文 2020-07-02 …
人教版《游褒山禅记》要求背诵的部分忘拿课本了,有知道的麻烦说下,别告诉我第几段,知己复制到下面来就 2020-07-02 …
游褒山禅记原文第三段!老师要求我们背第三段.没带语文书回家. 2020-07-02 …
游褒山记书后最后一题的答案谢谢了课文第3段中,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再”才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 2020-07-02 …
以下材料最具史学研究价值的是①《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 2020-07-10 …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 2020-07-11 …
天地广场是根据泰山封禅文化现象创意设计的,是一所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大型游览场所,是西路登山的起点.广场 2020-12-06 …
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A.晋楚城濮大战B.秦始皇巡游天下C.汉武帝泰山封禅D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