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客怀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想得故人无字处,雁声远过夕阳楼。(1)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2)全诗的诗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处,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2)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处,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2)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如何写景”可知,这是考查表现手法,应从写景的角度和特点入手.“雁声远过夕阳楼”,首先要了解其中“声”与“夕阳”是视听的结合和动静结合,然后结合诗句对手法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表达的情感即可.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眼”是指能够集中体现诗歌思想的词语,这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人的愁苦,所以可以确定本诗的诗眼为“愁”字.接下来结合全诗分析,诗句是如何体现“愁”的.分析时一定要注意突出“愁”字.
答案:
(1)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写了“声”和“夕阳”,夕阳下的楼景为视觉,雁声为听觉,雁声为动,夕阳下的楼为静.大雁已飞过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畔回响,描写了一幅辽远却又寂寥的图景,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
(2)“愁”.诗歌内容情感句句围绕“愁”字展开,首句写诗人客居他乡,处处秋景引发游子的悲秋情怀;第二句写梧桐落叶的景象触动了异乡客寂寞、孤独的悲秋情思;第三句写诗人急盼见到亲人朋友的片语只言,结果却“无字到”,杳无音讯,便是更添愁苦;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过,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余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
译文:
漂泊不定、天涯羁旅的情怀是脆弱的,常常经不起一片秋叶的飘落.秋风时至,梧叶翻飞,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
那一声声雁叫,徒增诗人的失望,只那一声声雁叫,也早让人心欲碎了.无情之叹,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目送鸿雁消失在夕阳的光里时的失望和颓然默坐的神情.
赏析:
首句“ 客怀处处不宜秋”,漂泊不定、天涯羁旅的情怀是脆弱的,常常经不起一片秋叶的飘落.
“处处”虽有到处之意,却又深刻地道出了游子极易悲秋的情怀.
“不宜秋”是惆怅之语.之所以“不宜秋”,是因为“秋到梧桐动客愁”,秋风时至,梧叶翻飞,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
“梧桐更兼细雨”“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苦场面,怎不令人备感寂寞、空虚、无聊和无奈.在孤单寂寞的秋日里,能有亲人的一言半语,或许也宽慰孤独的灵魂,然而却又“故人无字到”,“无字到”便更加重了孤独,无疑是愁上加愁了.
这与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有相近之处.“ 雁声远过夕阳楼”那一声声雁叫,徒增诗人的失望,只那一声声雁叫,也早让人心欲碎了.“远”字极妙,诗人盼“字”到来,雁却远远地过,颇有无情之叹,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目送鸿雁消失在夕阳的光里时的失望和颓然默坐的神情.
诗人并不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写因秋而来的悲愁,而是缓缓写来,轻轻落笔,让愁思如“密雨斜侵”,欲罢不能,以现愁思之深.
本诗抒发了异乡客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怀.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眼”是指能够集中体现诗歌思想的词语,这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人的愁苦,所以可以确定本诗的诗眼为“愁”字.接下来结合全诗分析,诗句是如何体现“愁”的.分析时一定要注意突出“愁”字.
答案:
(1)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写了“声”和“夕阳”,夕阳下的楼景为视觉,雁声为听觉,雁声为动,夕阳下的楼为静.大雁已飞过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畔回响,描写了一幅辽远却又寂寥的图景,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
(2)“愁”.诗歌内容情感句句围绕“愁”字展开,首句写诗人客居他乡,处处秋景引发游子的悲秋情怀;第二句写梧桐落叶的景象触动了异乡客寂寞、孤独的悲秋情思;第三句写诗人急盼见到亲人朋友的片语只言,结果却“无字到”,杳无音讯,便是更添愁苦;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过,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余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
译文:
漂泊不定、天涯羁旅的情怀是脆弱的,常常经不起一片秋叶的飘落.秋风时至,梧叶翻飞,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
那一声声雁叫,徒增诗人的失望,只那一声声雁叫,也早让人心欲碎了.无情之叹,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目送鸿雁消失在夕阳的光里时的失望和颓然默坐的神情.
赏析:
首句“ 客怀处处不宜秋”,漂泊不定、天涯羁旅的情怀是脆弱的,常常经不起一片秋叶的飘落.
“处处”虽有到处之意,却又深刻地道出了游子极易悲秋的情怀.
“不宜秋”是惆怅之语.之所以“不宜秋”,是因为“秋到梧桐动客愁”,秋风时至,梧叶翻飞,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
“梧桐更兼细雨”“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苦场面,怎不令人备感寂寞、空虚、无聊和无奈.在孤单寂寞的秋日里,能有亲人的一言半语,或许也宽慰孤独的灵魂,然而却又“故人无字到”,“无字到”便更加重了孤独,无疑是愁上加愁了.
这与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有相近之处.“ 雁声远过夕阳楼”那一声声雁叫,徒增诗人的失望,只那一声声雁叫,也早让人心欲碎了.“远”字极妙,诗人盼“字”到来,雁却远远地过,颇有无情之叹,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目送鸿雁消失在夕阳的光里时的失望和颓然默坐的神情.
诗人并不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写因秋而来的悲愁,而是缓缓写来,轻轻落笔,让愁思如“密雨斜侵”,欲罢不能,以现愁思之深.
本诗抒发了异乡客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怀.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望江南李煜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 2020-04-13 …
请把下面的古诗的问题补充完整: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诗中,作者通 2020-06-08 …
在某城市(40°43′N)主街道可看到旭日或夕阳位于街道正中间的景象。这种“悬日”景观的出现其实是 2020-06-26 …
秃的梧桐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⑵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 2020-11-11 …
阅读并完成练习。跟一般动物园相比,天然动物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既没有高大的围墙,也没有兽馆、禽舍 2020-11-29 …
诵读欣赏诵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练习。1.这首小令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中心是什么 2020-12-04 …
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西藏林芝地区,蓝黑的森林尽头是壮丽的雪山,巨大的冰川沿着沟谷深入森林,雪山、冰川和 2020-12-27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秃的梧桐——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这 2020-12-29 …
秃的梧桐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⑵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 2020-12-29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时代背景要它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诗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