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客怀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想得故人无字处,雁声远过夕阳楼。(1)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2)全诗的诗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处,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2)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如何写景”可知,这是考查表现手法,应从写景的角度和特点入手.“雁声远过夕阳楼”,首先要了解其中“声”与“夕阳”是视听的结合和动静结合,然后结合诗句对手法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表达的情感即可.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眼”是指能够集中体现诗歌思想的词语,这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人的愁苦,所以可以确定本诗的诗眼为“愁”字.接下来结合全诗分析,诗句是如何体现“愁”的.分析时一定要注意突出“愁”字. 

答案:
(1)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写了“声”和“夕阳”,夕阳下的楼景为视觉,雁声为听觉,雁声为动,夕阳下的楼为静.大雁已飞过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畔回响,描写了一幅辽远却又寂寥的图景,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
(2)“愁”.诗歌内容情感句句围绕“愁”字展开,首句写诗人客居他乡,处处秋景引发游子的悲秋情怀;第二句写梧桐落叶的景象触动了异乡客寂寞、孤独的悲秋情思;第三句写诗人急盼见到亲人朋友的片语只言,结果却“无字到”,杳无音讯,便是更添愁苦;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过,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余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

译文:
漂泊不定、天涯羁旅的情怀是脆弱的,常常经不起一片秋叶的飘落.秋风时至,梧叶翻飞,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
那一声声雁叫,徒增诗人的失望,只那一声声雁叫,也早让人心欲碎了.无情之叹,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目送鸿雁消失在夕阳的光里时的失望和颓然默坐的神情.

赏析:
首句“ 客怀处处不宜秋”,漂泊不定、天涯羁旅的情怀是脆弱的,常常经不起一片秋叶的飘落.
“处处”虽有到处之意,却又深刻地道出了游子极易悲秋的情怀.
“不宜秋”是惆怅之语.之所以“不宜秋”,是因为“秋到梧桐动客愁”,秋风时至,梧叶翻飞,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
“梧桐更兼细雨”“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苦场面,怎不令人备感寂寞、空虚、无聊和无奈.在孤单寂寞的秋日里,能有亲人的一言半语,或许也宽慰孤独的灵魂,然而却又“故人无字到”,“无字到”便更加重了孤独,无疑是愁上加愁了.
这与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有相近之处.“ 雁声远过夕阳楼”那一声声雁叫,徒增诗人的失望,只那一声声雁叫,也早让人心欲碎了.“远”字极妙,诗人盼“字”到来,雁却远远地过,颇有无情之叹,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目送鸿雁消失在夕阳的光里时的失望和颓然默坐的神情.
诗人并不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写因秋而来的悲愁,而是缓缓写来,轻轻落笔,让愁思如“密雨斜侵”,欲罢不能,以现愁思之深.
本诗抒发了异乡客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怀.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诗歌,试结合诗歌的内容,为之写一段300字左右的鉴赏性文字。七里滩重送[注]刘长卿秋江渺  2020-06-09 …

唱歌如何正确的发声?听很多朋友叫过唱歌喉器要下沉或者是保持原位,但我只要一张嘴唱歌喉结就跑上面去了  2020-07-03 …

编写歌谣总结历史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小明同学编的歌谣“辽台澎湖二亿两,增辟口岸开工厂”总结的是哪  2020-07-28 …

找一首你最喜欢的现代诗歌,结合诗歌文本说明你喜欢的理由,最好结合诗人写本诗时的背景或你自身的经历,  2020-11-04 …

《峨眉山月歌》连写几个地名,请写出这几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020-11-26 …

阅读下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新发现?结合你所学过的诗词把你思考探究的结果写下来。材料1:对酒当歌,人生几  2020-11-29 …

某班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  2021-01-16 …

某班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  2021-01-16 …

某班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  2021-01-16 …

张耒的《夜坐》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