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中庸之道”论(教师手记之三十一)作文
题目详情
“中庸之道”论(教师手记之三十一) 作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中者,不偏不倚,不前不后,不进不退,不发不收也;庸者,平也,庸庸碌碌也即平平安安也,有言道:“平平淡淡才是真。”
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发祥地,其中“中庸之道”可谓一大特产,乃使人们受益匪浅。历史上多少中庸之人得以成道。“中庸”一词绝非贬义,而为“恰到好处”之说,有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之感。这其中的火候绝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倘若遇上两党纷争,则“中庸”之术相当之讲究,既要让两者不以己为敌,又要得两方面的信任实在难为了。历史上多少“左倾”、“右倾”、“左翼”、“右翼”不都在各类纷争中被打得遍体鳞伤吗?唯有两者之间的才得以幸存。现在的中立国不也如此吗?但中立很难,你想中立别人都要拉你,你想声明自己的清白别人都会将你归入一个方面。“中庸”应当是从各个方向看过去都在中间的。人说:“枪打出头鸟。”大概这也是人们不喜欢出风头的缘故吧,出了风头必定有人嫉妒,有人不满,你便成了他们发泄的目标。有钱也不出风头,有能耐也不在大庭广众下露脸,有权也不在众人面前摆,因为这些都是“激进”之道,而非“中庸”。相反,自暴自弃又是不好,甘愿落后也会遭殃,如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搞“末位淘汰制”,如果你在很后面,即使你不是末位也是有“池鱼”之灾啊。而中间就不一样,既不用承担大量的任务,又不必担心被“淘汰”,只管稳坐钓鱼台,优哉游哉。中国人喜欢“中庸”。坐位子,喜欢坐中间;住房子,喜欢住中层;吃东西,喜欢吃中间;办事情,喜欢折中干;连说话,也像鲁迅先生所写的“哈哈先生”一样,喜欢说适中的话,说得太亲恐人误会,说得太远恐人生气。
大概这“中庸”之术乃天地间的圆美之术。西方有“黄金分割点”,其比值是0.618,在人类和自然界中许多此类比例,如人的鼻、眼、口、肚脐等都位于相应身体的黄金分割点,人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画成1:0.618时的长方形看上去最舒服也是这个道理。而这“中庸”之道便是中国的黄金分割点,有了它,人们才感到各类事物的平衡与牵制,和谐与完美。因而“中庸”之术,虽经几千年的历史而仍为人们发扬广大。
“中庸”者能保平安。从官场到刑场,从学者到农夫,从封建社会到当今社会,基本上都适合这一“定律”。连学生也是如此。你看,上课时总有不少人在做“听众”,他们抱着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在那里聆听,只希望“灾难”不要降临在自己头上,至于落到别的什么人头上那就不管了。如果实在碰到自己了,也早以留好了两手可以应付的“含糊其辞”,只要能让老师感觉自己跟大多数同学一样就可以了。反正批评了也是大家挨,表扬了倒也可以沾沾光。考试卷发下来时,只要自己的成绩不属于两端就行:太好了的话,下次如考不好会被批评;太差了的话,现在就得承受压力。只要过得去可以有个交待,这是最好不过的。
我想,“中庸之道”有其善者一面,也有其不善者一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唯求真、求善、求美之道,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
(于2004年11月28日午夜)
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发祥地,其中“中庸之道”可谓一大特产,乃使人们受益匪浅。历史上多少中庸之人得以成道。“中庸”一词绝非贬义,而为“恰到好处”之说,有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之感。这其中的火候绝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倘若遇上两党纷争,则“中庸”之术相当之讲究,既要让两者不以己为敌,又要得两方面的信任实在难为了。历史上多少“左倾”、“右倾”、“左翼”、“右翼”不都在各类纷争中被打得遍体鳞伤吗?唯有两者之间的才得以幸存。现在的中立国不也如此吗?但中立很难,你想中立别人都要拉你,你想声明自己的清白别人都会将你归入一个方面。“中庸”应当是从各个方向看过去都在中间的。人说:“枪打出头鸟。”大概这也是人们不喜欢出风头的缘故吧,出了风头必定有人嫉妒,有人不满,你便成了他们发泄的目标。有钱也不出风头,有能耐也不在大庭广众下露脸,有权也不在众人面前摆,因为这些都是“激进”之道,而非“中庸”。相反,自暴自弃又是不好,甘愿落后也会遭殃,如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搞“末位淘汰制”,如果你在很后面,即使你不是末位也是有“池鱼”之灾啊。而中间就不一样,既不用承担大量的任务,又不必担心被“淘汰”,只管稳坐钓鱼台,优哉游哉。中国人喜欢“中庸”。坐位子,喜欢坐中间;住房子,喜欢住中层;吃东西,喜欢吃中间;办事情,喜欢折中干;连说话,也像鲁迅先生所写的“哈哈先生”一样,喜欢说适中的话,说得太亲恐人误会,说得太远恐人生气。
大概这“中庸”之术乃天地间的圆美之术。西方有“黄金分割点”,其比值是0.618,在人类和自然界中许多此类比例,如人的鼻、眼、口、肚脐等都位于相应身体的黄金分割点,人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画成1:0.618时的长方形看上去最舒服也是这个道理。而这“中庸”之道便是中国的黄金分割点,有了它,人们才感到各类事物的平衡与牵制,和谐与完美。因而“中庸”之术,虽经几千年的历史而仍为人们发扬广大。
“中庸”者能保平安。从官场到刑场,从学者到农夫,从封建社会到当今社会,基本上都适合这一“定律”。连学生也是如此。你看,上课时总有不少人在做“听众”,他们抱着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在那里聆听,只希望“灾难”不要降临在自己头上,至于落到别的什么人头上那就不管了。如果实在碰到自己了,也早以留好了两手可以应付的“含糊其辞”,只要能让老师感觉自己跟大多数同学一样就可以了。反正批评了也是大家挨,表扬了倒也可以沾沾光。考试卷发下来时,只要自己的成绩不属于两端就行:太好了的话,下次如考不好会被批评;太差了的话,现在就得承受压力。只要过得去可以有个交待,这是最好不过的。
我想,“中庸之道”有其善者一面,也有其不善者一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唯求真、求善、求美之道,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
(于2004年11月28日午夜)
看了 “中庸之道”论(教师手记之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理学的"道"和"理"和道家的"道"三者间的关系教科书上说天理的核心是仁…道掌握在儒家手里…道的价值 2020-05-22 …
英语翻译我要的开头是: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 2020-05-24 …
“羊啦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儿招一 2020-06-18 …
英语翻译请英语高手翻译下这句,如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 2020-06-20 …
“和高手过招你是高手,和庸手过招你不值一提.盲目自大只会让自己变成井底之蛙.”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勇敢 2020-06-20 …
陕北民歌中这样唱道: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2020-07-10 …
已知某智能手机制作完成之后还需要依次通过三道严格的审核程序,第-道审核、第二道审核、第三道审核通过 2020-07-11 …
急求算赞成率和反对率的方法.想用赋分法.有什么具体的公式没有.我手里的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有十一 2020-08-01 …
什么样的生活情趣才是高雅的?请你评价下列行为哪些是高雅的情趣,哪些是庸俗的情趣。请分别举出你周围同学 2020-11-08 …
三道数学应用题1.一次象棋比赛中,每名选手都与其他选手恰好比赛一局,每局赢者记2分,输者记0分,如果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