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下面对诗句的解读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松野草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诗句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沉思着走来的形态,巧妙地点出他的樵夫身份;“猛抬头”,语势陡转,明写的是动作,

题目详情
下面对诗句的解读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松野草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诗句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沉思着走来的形态,巧妙地点出他的樵夫身份;“猛抬头”,语势陡转,明写的是动作,映衬的则是他情感上的急剧变化.
B.“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诗句一连用了“残”、“废”、“瘦”、“空”四个凄凉色调的修饰词,充分展示苏昆生重到明京城所目睹的一派惨象;使读者油然联想起姜夔《扬州慢》的名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两句诗句均用了倒装手法,提升了艺术品位:故宫的八根白玉石柱全都倾倒,横卧于地;昔日的红泥高墙也已毁坏,只剩下半堵.诗人旨在借明宫殿的倒塌,话兴亡之概,抒亡国之痛.
D.“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诗句的排比,“眼看他”的叠用,催生出语势流畅,语意强化,语气层递的审美效果:且“起--宴--塌”形成的紧促节奏,唤起人的感悟;世势变迁之大之速着实令人应接不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B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意境的能力以及准确联想的能力.审视“残/瘦”两句诗,运用虚(残军)实(废垒,空壕,瘦马)结合、空虚相映的手法,将亲见与想像糅合在一起,真切地展现了南京城郊战后那种累累伤痕的凄凉景象,借以表达明朝宗室苏昆生的亡国之痛;而姜夔《扬州慢》所要表现的,虽曰“离黍之悲”,但其焦点都是“厌兵”.于是二者再没有相似之处,怎能催生类比联想?据此即可认定答案为B项.
看了 下面对诗句的解读与赏析,不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