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
题目详情
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
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①黥②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虔;人名。 ②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 小题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2分)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4分) (2)民怪之,莫敢徙。(2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小题2:B小题3: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小题4:取信于民。小题5:(1)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金子。(2...
看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究竟出自哪首诗?作者到底是谁?我找到了这三个版本,不知道该相信哪一种:“ 2020-06-12 …
惶恐滩头说惶恐,.文天祥《过零丁洋》 2020-07-06 …
人有人意,我有我意.合得人意,恐非我意.合得我意,恐非人意.人意我意,恐非天意.合得天意,自然如意 2020-07-07 …
仿照争先恐后天长地久两个成语各写5个相似成语?仿照争先恐后天长地久两个成语各写5个相似成语? 2020-07-12 …
你怎么认为他?我有个大学同学,我们每天课余时间很多,他没上课回家了,因为家里忙同时还是他爸的生日,他 2020-11-14 …
二、拓展延伸(一)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朗读下面的语句,并用“/”划分出停顿的节奏。(1) 2020-11-25 …
请问新东方一课时多长时间啊,我上的是每周末的考研基础强化一共40课时,上22天课,这么算应该是每天约 2020-11-28 …
参考以下译文,指出商鞅的主张和孔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有没有矛盾?加以说明篇章: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 2020-12-03 …
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这个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 2020-12-03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住宅安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