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魏书》卷39《李宝附承子韶传》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李韶认为“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魏书》卷39《李宝附承子韶传》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李韶认为“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资治通鉴,齐纪六》载,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四月,孝文帝曰:“我以平成无漕运之路,故京邑民贫。今迁都洛阳,欲通四方之运,而民犹惮河流之险。”在迁都洛阳后的几年中,他多次外出巡幸,以正统之君的姿态祭奠历代汉族的皇帝、忠臣以及孔子等前贤,祭祀高山大川。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迁都洛阳的积极影响。
《魏书》卷39《李宝附承子韶传》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李韶认为“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资治通鉴,齐纪六》载,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四月,孝文帝曰:“我以平成无漕运之路,故京邑民贫。今迁都洛阳,欲通四方之运,而民犹惮河流之险。”在迁都洛阳后的几年中,他多次外出巡幸,以正统之君的姿态祭奠历代汉族的皇帝、忠臣以及孔子等前贤,祭祀高山大川。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迁都洛阳的积极影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材料“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可知原因是洛阳在历史上长期作为都城,是王权的象征,便于各地前来朝贡;由材料“今迁都洛阳,欲通四方之运,而民犹惮河流之险.”可知且位居天下之心,交通便利,漕运发达;由材料“在迁都洛阳后的几年中,他多次外出巡幸,以正统之君的姿态祭奠历代汉族的皇帝、忠臣以及孔子等前贤,祭祀高山大川.”可知孝文帝具有强烈的正统思想和实现大一统的理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迁都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汉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摆脱鲜卑贵族旧势力的束缚与影响;可以避免游牧部落的骚扰和威胁;有利于向南进攻萧齐统一北方;利于促进中华民族融合.
故答案为:
(1)原因:洛阳在历史上长期作为都城,是王权的象征;且位居天下之心,交通便利,漕运发达,便于各地前来朝贡;孝文帝具有强烈的正统思想和实现大一统的理想.
(2)积极影响: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汉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摆脱鲜卑贵族旧势力的束缚与影响;可以避免游牧部落的骚扰和威胁;有利于向南进攻萧齐统一北方;利于促进中华民族融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迁都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汉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摆脱鲜卑贵族旧势力的束缚与影响;可以避免游牧部落的骚扰和威胁;有利于向南进攻萧齐统一北方;利于促进中华民族融合.
故答案为:
(1)原因:洛阳在历史上长期作为都城,是王权的象征;且位居天下之心,交通便利,漕运发达,便于各地前来朝贡;孝文帝具有强烈的正统思想和实现大一统的理想.
(2)积极影响: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汉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摆脱鲜卑贵族旧势力的束缚与影响;可以避免游牧部落的骚扰和威胁;有利于向南进攻萧齐统一北方;利于促进中华民族融合.
看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郭嘉谏曹操击乌恒译文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 2020-03-31 …
郭嘉谏曹操击乌恒译文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 2020-03-31 …
英语翻译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天福五年 2020-06-0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魏书》卷39《李宝附承子韶传》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 2020-06-20 …
从邓攸和祖荻的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0-07-02 …
浙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题目读传学史材料1:宋太祖:自唐季(即五代十国)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 2020-07-08 …
甲文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 2020-07-1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 2020-07-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张万福传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 2020-11-0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指居住在辽西、辽东、右北平的乌丸族)。诸下(众 2020-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