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地球上植物产生的纤维素中有40%~60%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并研究这些微生物有利于人们更有效地利用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请回答:(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宜从的
题目详情
地球上植物产生的纤维素中有40%~60%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并研究这些微生物有利于人们更有效地利用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请回答: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宜从___的土壤中取样.纤维素分解菌之所以能够利用纤维素,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___.
(2)培养基应该以___作为唯一碳源.除了碳源,培养基还应该含有___等.对配制好的培养基一般采用___法进行灭菌.
(3)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培养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在添加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可通过是否产生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4)经提取可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各种蛋白质,要从这些蛋白质中分离出纤维素酶,可采用的方法有___.如果采用___法对该细菌进行固定,也可不经过酶的提取和分离等操作即可实现纤维素发酵.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宜从___的土壤中取样.纤维素分解菌之所以能够利用纤维素,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___.
(2)培养基应该以___作为唯一碳源.除了碳源,培养基还应该含有___等.对配制好的培养基一般采用___法进行灭菌.
(3)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培养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在添加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可通过是否产生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4)经提取可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各种蛋白质,要从这些蛋白质中分离出纤维素酶,可采用的方法有___.如果采用___法对该细菌进行固定,也可不经过酶的提取和分离等操作即可实现纤维素发酵.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宜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取样.纤维素分解菌之所以能够利用纤维素,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
(2)要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应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中除含有碳源,还应该有氮源、水和多种无机盐等.对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目的是杀死细菌的芽孢,防止杂菌污染.
(3)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培养中常用的接种方法的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在添加刚果红的培养基上,纤维素被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4)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从纤维素分解菌中提取纤维素酶,可采用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如果采用包埋法对该细胞菌进行固定,也可不经过酶的提取和分离等繁操作即可实现纤维素发酵.
故答案为:
(1)富含纤维素 纤维素酶
(2)纤维素 氮源、水和无机盐 高压蒸汽灭菌
(3)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透明圈
(4)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 包埋
(2)要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应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中除含有碳源,还应该有氮源、水和多种无机盐等.对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目的是杀死细菌的芽孢,防止杂菌污染.
(3)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培养中常用的接种方法的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在添加刚果红的培养基上,纤维素被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4)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从纤维素分解菌中提取纤维素酶,可采用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如果采用包埋法对该细胞菌进行固定,也可不经过酶的提取和分离等繁操作即可实现纤维素发酵.
故答案为:
(1)富含纤维素 纤维素酶
(2)纤维素 氮源、水和无机盐 高压蒸汽灭菌
(3)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透明圈
(4)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 包埋
看了 地球上植物产生的纤维素中有4...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黄岩岛是南沙群岛的,还是中沙群岛的?离中国哪个地方最近? 2020-05-14 …
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之一--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是70年代后期 2020-05-16 …
为什么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单位的离中趋势? 2020-05-16 …
变异指标反映了( ) A.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特征 C.总体单位的离中趋势 2020-05-30 …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下列是关于分离土壤中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2020-07-04 …
在高中生物选修1中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那个纤维素分解菌和纤维素酶有什么用,纤维素酶为什 2020-07-16 …
转基因克隆猪已在我国培育成功.研究组首先从猪胚胎皮肤细胞中分离出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电穿孔 2020-07-29 …
1.下列关于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它又称为随机变量的均值B.它表示该随机变量所 2020-12-20 …
刺激已剪断的减压神经的向中端和迷走神经的离中端时,血压如何变化?两者实验结果有何异同?为什呢? 2020-12-24 …
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之一--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是70年代后期发 2021-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