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一(蒙古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耶律楚材言:“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

题目详情
材料一 (蒙古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耶律楚材言:“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万石,足以供给,何为无补哉!”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辛卯(1231年)秋,帝(窝阔台)至云中,十路咸进廪箱及金帛,陈入庭中。帝笑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
--摘自《元史•耶律楚材传》
 材料二  元世祖时,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摘自《元史•高智耀传》
   中原汉族学者许衡给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次奚宜?”--摘自《元史•许衡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蒙古建国之初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概括双方的主要观点及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采取了什么政策统治中原地区?有何历史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问题,对比材料一、二可知,蒙古建国之初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关于采取什么政策来统治汉地的问题(或汉法与旧俗之争).第二小问的观点及依据,依据材料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可知,蒙古贵族观点是把汉人全部赶走变为牧场,用蒙古旧俗治理汉地.其依据是汉人对国家无用;旧俗与汉法不同.依据材料一“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万石,足以供给,何为无补哉”可知,楚材、许衡观点是采用汉族制度,发展农、工、商业.其依据是农、工、商税收入丰厚,使国用充足;采用汉法统治长久.
(2)第一小问的政策,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元世祖采取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统治中原地区.第二小问的意义,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元朝的统治;加速了蒙古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得元朝的统治得到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故答案为:
(1)问题:关于采取什么政策来统治汉地的问题(或汉法与旧俗之争).蒙古贵族观点:把汉人全部赶走变为牧场,用蒙古旧俗治理汉地.依据:汉人对国家无用;旧俗与汉法不同.楚材、许衡观点:采用汉族制度,发展农、工、商业.依据:农、工、商税收入丰厚,使国用充足;采用汉法统治长久.
(2)政策:采取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统治中原地区.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元朝的统治;加速了蒙古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得元朝的统治得到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看了 材料一(蒙古臣)别迭等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2)Y将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其意思表达梗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现  2020-04-09 …

阅读《楚子发母》选文,完成问题。楚子发母(节选)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  2020-06-17 …

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  2020-06-17 …

英语翻译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仲尼闻之,曰:“  2020-06-20 …

楚弓楚得的译文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曰:  2020-07-08 …

陈轸为齐威王使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  2020-07-13 …

小丁丁从教学楼的一端A到另一端B走了4次,分别走了64步,62步,63步,65步,他走10步的距离  2020-07-17 …

《吕氏春秋》记载:古代楚国有个人在本国丢失了一把弓箭,失者不愿意去找回来。楚王知道后,感慨说:楚人  2020-07-29 …

干将为谁铸剑他是为楚王铸剑还是为吴王铸剑?是楚王的话他为什么要为楚王铸剑?为什么都说是为楚王铸剑楚王  2020-11-16 …

有题搞不懂了.老师今早讲课,上课时还很清楚,到晚上就忘记了.于是,就连上学期学的四舍五入怎么弄都忘了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