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意思是什么?《毛诗序》
题目详情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意思是什么?
《毛诗序》
《毛诗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实现这个目标.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诗歌来矫正夫妻的关系,培养孝敬的行为,敦厚人伦的纲常,淳美教育的风气,改变不良的风俗. 所以诗有六义: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四叫“兴”,五叫“雅”,六叫“颂”.上面的(统治者)用“风”来教化下面的(平民百姓),下面的(平民百姓)用“风”来讽喻上面的(统治者),用深隐的文辞作委婉的谏劝,(这样)说话的人不会得罪,听取的人足可以警戒,这就叫“风”,至于王道衰微,礼义废弛,政教丧失,诸侯各国各行其政,老百姓家风俗各异,于是“变风”、“变雅”的诗就出来了.国家的史官明白政治得失的事实,悲伤人伦关系的废弛,哀怨刑法政治的苛刻,于是选择吟咏自己情感的诗歌,用来讽喻君上,这是明达于世上的事情(已经)变化,而又怀念旧时风俗的,所以“变风”是发于内心的情感,但并不超越礼义.发于内心的情感是人的本性;不超越礼义是先王教化的恩泽犹存.因此,如果诗是吟咏一个邦国的事,只是表现诗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就叫做“风”;如果诗是说的天下的事,表现的是包括四方的风俗,就叫做“雅”.“雅”,就是正的意思,说的是王政所以衰微兴盛的缘由.政事有小大之分,所以有的叫“小雅”,有的叫“大雅”.“颂”,就是赞美君王盛德,并将他的成功的事业告诉祖宗神明的.(“风”、“小雅”、“大雅”、“颂”)这就是“四始”,是诗中最高的了.
看了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白居易与元九书1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微之是谁?2概括“微之!副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今仆之 2020-06-16 …
诗者志之所之也,反映了怎么样的文学思想?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发于言,言之不 2020-06-19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意思是什么?《毛诗序》 2020-06-19 …
解说王国维言“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呢不过尽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2020-07-07 …
中国古代诗文创作的基本特征,由下两篇文字推论.《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 2020-07-30 …
在2008年3月的记者会上,温总理引用了“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诗句。该诗句主要 2020-11-07 …
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完全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原:原来根本C、恐旦暮死,而 2020-11-11 …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之”“所”“为”“作”求解释是 2020-11-29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意思是什么?《毛诗序》 2020-11-29 …
以《再别康桥》和《沁园春长沙》为例,分别阐述“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也”和“诗者,志之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