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④
题目详情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2)二石兽并沉焉并:(3)竟不可得 竟:(4)转转不已已: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三: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岁,僧募金重修 B.尔辈不能究物理·· ··C.是非木柿D.可据理臆断欤·· ·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为什么‘讲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尔‘河老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2)二石兽并沉焉并:(3)竟不可得 竟:(4)转转不已已: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三: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岁,僧募金重修 B.尔辈不能究物理·· ··C.是非木柿D.可据理臆断欤·· ·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为什么‘讲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尔‘河老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看了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沧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 2020-05-16 …
黄庭坚的《题自书卷后》译文需要下面一段文字的译文,谢谢!《题自书卷后》黄庭坚崇宁二年十一月,余谪处 2020-06-16 …
需要下面一段文字的译文,谢谢!《题自书卷后》黄庭坚崇宁二年十一月,余谪处宜州半岁矣。官司谓余不当居 2020-06-1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崇明老人记(清)陆陇其崇明县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 2020-06-1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崇明老人记(清)陆陇其崇明县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 2020-06-1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崇明老人记(清)陆陇其崇明县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 2020-06-18 …
英语翻译原文(我本农民):崇宁三年十一月,余谪处宜州半岁矣.官司谓余不当居官城中,乃以是月甲戌抱被 2020-06-22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终南别业①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 2020-06-29 …
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制,据记载“今(南朝宋时)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2020-07-03 …
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