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古诗怎么解释?古诗:《十五望月夜》

题目详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古诗怎么解释?
古诗:《十五望月夜》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
那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
今夜里明月团圆人尽瞻望,
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赏析】: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农历十五日的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看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2对回文联和数字联“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和“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  2020-05-21 …

杭州西湖之美,乃世人皆知……找出三个错别字一湖金水欲溶秋杭州西湖之美,乃世人皆知.中秋月明之夜,泛  2020-05-23 …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中“望月”  2020-06-19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意思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  2020-06-26 …

中秋望月时有什么特定的环境气氛?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  2020-07-03 …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  2020-07-10 …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  2020-08-03 …

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2020-11-13 …

小弟戏作诗一首(暮秋),月残秋风江水寒\x0c寒水江风秋月残\x0c寒叶落尽已秋暮\x0c暮秋已尽落  2020-11-29 …

下列加点的“之”字与“中秋之月”中的“之”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1项是A.盖有之矣B.今余之游金沙堆C.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