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游嘉州龙岩①苏洵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往意纷何速,空严②幽自明。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山川随望阔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游嘉州龙岩①
苏洵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纷何速,空严②幽自明。
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
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
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注】①1056年,由于欧阳修的推荐和称誉,苏洵名动京师,但求官未遂。第二年四月,其妻程氏卒于眉山,苏洵父子匆匆返蜀。直至1058年十一月,朝廷才作出答复,决定召苏洵试策论于舍人院,苏洵拒不赴试。②空严:也写作“空岩”,指嘉州龙岩。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日夕事南征”表明了诗人从早到晚,整天都在忙于南行,写出了自己接到皇上诏书后急切赴京时的心情
B.“空严幽自明”,“自”字用的很精妙,它表明龙岩虽幽静明丽,可惜却无人欣赏,只是“自明”而已。
C.五、六句中“远客”指苏洵父子,“余情”是富有感情的意思,这两句诗写使君真诚地以盛宴招待自己。
D.九、十句写景,前句用“阔”字写出了嘉州龙岩山川的特征;后句则用“霜清”二字准确交代了时令。
E.本诗是一首记游诗,通过对龙岩景物的精细描绘,再辅以情感抒发,真正达到了写景与抒情两者取胜的境地。
(2)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游嘉州龙岩①
苏洵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纷何速,空严②幽自明。
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
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
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注】①1056年,由于欧阳修的推荐和称誉,苏洵名动京师,但求官未遂。第二年四月,其妻程氏卒于眉山,苏洵父子匆匆返蜀。直至1058年十一月,朝廷才作出答复,决定召苏洵试策论于舍人院,苏洵拒不赴试。②空严:也写作“空岩”,指嘉州龙岩。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日夕事南征”表明了诗人从早到晚,整天都在忙于南行,写出了自己接到皇上诏书后急切赴京时的心情
B.“空严幽自明”,“自”字用的很精妙,它表明龙岩虽幽静明丽,可惜却无人欣赏,只是“自明”而已。
C.五、六句中“远客”指苏洵父子,“余情”是富有感情的意思,这两句诗写使君真诚地以盛宴招待自己。
D.九、十句写景,前句用“阔”字写出了嘉州龙岩山川的特征;后句则用“霜清”二字准确交代了时令。
E.本诗是一首记游诗,通过对龙岩景物的精细描绘,再辅以情感抒发,真正达到了写景与抒情两者取胜的境地。
(2)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写出了自己接到皇上诏书后急切赴京时的心情”错,注释1中有写作背景,“直至1058年十一月,朝廷才作出答复,决定召苏洵试策论于舍人院,苏洵拒不赴试”,再结合“日夕”“纷何速”,看出勉强南行的不快之情;E.理解错误,这首诗不以写景胜,而是以抒情胜;对龙岩的描写着墨不多,用语也比较抽象.
(2)“如何体现”也就是分析表达技巧,题干问的是“情感”,结合相关句子分析采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情感.“日夕事南征”“往意纷何速”这两句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直接抒情;“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前一句写景,后一句抒情.
答案:
(1)A.E
(2)①诗人在前四句中写因匆促南行而不能从容欣赏嘉州龙岩通光,用“日夕”“纷何速”抒发了勉强南行的不快之情.②用“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直接点出自己情绪低沉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故乡山水美景已经远离,何时才能停止远行呢?结句发问,抒发了诗人勉强赴京的抑郁之情.(每句2分,共6分)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因匆促南行而不能从容欣赏嘉州龙岩风光.“系舟”表明是“舟行适楚”(苏轼《南行前集叙》).征,远行.南征,沿岷江、长江南行.“日夕事南征”,从早到晚,整天都在忙于南行.“日夕”二字已充满怨气.往意,前行之意,而缀以“纷何速”,特别是缀一“纷”字,进一步抒发了勉强南行的不快之情.“空岩”指嘉州龙岩.“幽自明”的“自”字用得很精,它表明龙岩虽幽静明丽,“号小桃园”,可惜却无人欣赏,只是“自明”而已.前三句是因,后一句是果,遣词造句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中四句写嘉州知州盛宴招待他们父子,而诗人因心情不快,兴致索然.使君,汉代指刺史,汉以后作为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指嘉州知州,姓名不详.高会,盛会,指嘉州知州为他们举行的盛大宴会.余情,富有感情.前两句表现了苏洵此时虽为布衣,但社会地位已有显著变化.
最后四句是申说前句之意.“山川随望阔”切合地势,嘉州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水汇聚之地,冲积成辽阔的平原,苏轼《初发嘉州》诗也有“旷荡造平川”语,因此,这一“阔”字正把握住了嘉州龙岩的特征.“气候带霜清”切合时间,苏洵父子于1059年(嘉祐四年)十月初启行,正是深秋初冬时节,“霜清”二字准确地交待了时令.“佳境”,指故乡山水,苏轼《初发嘉州》诗所谓“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青衣江)清可怜”,正好作这一句的注脚.结句“何时休远行”,更集中抒发了诗人勉强赴京的抑郁之情.苏洵《游凌云寺》诗,描写了凌云大佛的壮观,歌颂了夏禹、李冰治水的功绩,抒发了壮志不酬的苦闷:“今余劫劫(忙碌貌)独何往,愧尔前人空自咍(自嘲).”他在《和杨节推见赠》中也说:“予懒本不出,苦为人事劫.相将犯苦寒,大雪满马鬣.”南行途中的这些诗句都可与“何时休远行”互证.
(2)“如何体现”也就是分析表达技巧,题干问的是“情感”,结合相关句子分析采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情感.“日夕事南征”“往意纷何速”这两句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直接抒情;“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前一句写景,后一句抒情.
答案:
(1)A.E
(2)①诗人在前四句中写因匆促南行而不能从容欣赏嘉州龙岩通光,用“日夕”“纷何速”抒发了勉强南行的不快之情.②用“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直接点出自己情绪低沉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故乡山水美景已经远离,何时才能停止远行呢?结句发问,抒发了诗人勉强赴京的抑郁之情.(每句2分,共6分)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因匆促南行而不能从容欣赏嘉州龙岩风光.“系舟”表明是“舟行适楚”(苏轼《南行前集叙》).征,远行.南征,沿岷江、长江南行.“日夕事南征”,从早到晚,整天都在忙于南行.“日夕”二字已充满怨气.往意,前行之意,而缀以“纷何速”,特别是缀一“纷”字,进一步抒发了勉强南行的不快之情.“空岩”指嘉州龙岩.“幽自明”的“自”字用得很精,它表明龙岩虽幽静明丽,“号小桃园”,可惜却无人欣赏,只是“自明”而已.前三句是因,后一句是果,遣词造句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中四句写嘉州知州盛宴招待他们父子,而诗人因心情不快,兴致索然.使君,汉代指刺史,汉以后作为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指嘉州知州,姓名不详.高会,盛会,指嘉州知州为他们举行的盛大宴会.余情,富有感情.前两句表现了苏洵此时虽为布衣,但社会地位已有显著变化.
最后四句是申说前句之意.“山川随望阔”切合地势,嘉州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水汇聚之地,冲积成辽阔的平原,苏轼《初发嘉州》诗也有“旷荡造平川”语,因此,这一“阔”字正把握住了嘉州龙岩的特征.“气候带霜清”切合时间,苏洵父子于1059年(嘉祐四年)十月初启行,正是深秋初冬时节,“霜清”二字准确地交待了时令.“佳境”,指故乡山水,苏轼《初发嘉州》诗所谓“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青衣江)清可怜”,正好作这一句的注脚.结句“何时休远行”,更集中抒发了诗人勉强赴京的抑郁之情.苏洵《游凌云寺》诗,描写了凌云大佛的壮观,歌颂了夏禹、李冰治水的功绩,抒发了壮志不酬的苦闷:“今余劫劫(忙碌貌)独何往,愧尔前人空自咍(自嘲).”他在《和杨节推见赠》中也说:“予懒本不出,苦为人事劫.相将犯苦寒,大雪满马鬣.”南行途中的这些诗句都可与“何时休远行”互证.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 2020-06-09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诉衷情①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②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③。时 2020-06-18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 2020-06-23 …
阅读《诉衷情》,完成下列各题。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 2020-07-03 …
英语翻译以下:李杜在天宝三年春天於洛阳相遇,同游梁宋,豪饮"田攵"猎,秋间又得同游之乐.「饭颗山头 2020-07-16 …
肠断情意只因戎,断刀深埋入沙场.人生寂寞似如雪,情逝独饮空自醉.求题?《》肠断情意只因戎,断刀深埋入 2020-11-10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 2020-11-12 …
英语翻译蝶恋花.为晨晨作冬日寒长本无趣,叶落鸟尽.心事共谁语?粗砂盏中人相遇.早无闲心赋愁句,管他甚 2020-11-2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踏莎行周紫芝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 2021-01-01 …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词时提出以下问题,请帮助解决。(4分)甲龟虽寿东汉·曹操乙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