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史书体裁应该怎么分?是否可以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和国别体?通史和断代史只是时间的划分,不能认为是体裁.那么所谓学案体典制体又该如何理解?算是一种史书体裁吗?

题目详情
史书体裁应该怎么分?
是否可以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和国别体?
通史和断代史只是时间的划分,不能认为是体裁.
那么所谓学案体典制体又该如何理解?算是一种史书体裁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简介
  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长短的情况,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也有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历史的,称国别体.
  编辑本段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汉纪》是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体例为编年体,三十卷,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荀悦.荀悦(公元148年~公元209年),字仲豫,汉献帝时做过侍讲,后来任秘书监、侍中.著作有《申鉴》等.汉献帝觉得班固的《汉书》难懂,于是让荀悦根据《左传》编年纪事的体例写《汉纪》供他参阅.《汉纪》共约十八万字,不足《汉书》的四分之一.时间起于汉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由于荀悦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让汉献帝了解《汉书》,所以主要是在对《汉书》进行删节的基础上完成的,内容和《汉书》基本相同,区别不大.
  荀悦《汉纪》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春秋》和《左传》所用的编年体形式的成熟化.通过他的努力,编年体逐渐完善起来,成为和纪传体并重的两种基本史书体裁.书中常用“荀悦曰”的形式发表有见地的史论,行文流畅,成就很高,受到后人赞扬.现在,常见的版本是《四部丛刊》本.
  (所以,现在更为流行的说法应该是《汉纪》是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编辑本段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如《史记》、《汉书》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首创纪传体史书之后,我国古代的“二十五史”都是这种体例.《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编辑本段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编辑本段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编辑本段
  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编辑本段
  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学案体
  学案体是比较晚出的一种较完备的学术史体裁.明清之际,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学案十九目,叙明代学者二百余人.这部书以学派为纲,论述了学者们的生平和学术成就,成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理论的学术史著作.黄宗羲又撰《宋元学案》,未能成书,其子黄百家和全祖望完成了这个工作.这两部书是学案体史书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学术史的较高发展形式.
  典制体
  典制体史书,分门别类,记述历代的典章制度.它是纪传体史书中书志的发展,从纪传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体裁.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杜佑的《通典》.全书二百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综合各代,贯通古今.
看了 史书体裁应该怎么分?是否可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怎样把手机拍的长方形照片,通过加上下白边或黑边使他变成正方形.比如“啪啪”我想保留整张照片,不裁切因  2020-03-30 …

日常生活有点不懂!固体为什么传播快?是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传播消耗能量小?(波传播有能量传递?)如果  2020-04-11 …

DNA上除了基因还有什么除了基因的那些东西跟基因有何区别 为什么说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DNA  2020-05-17 …

史书体裁应该怎么分?是否可以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和国别体?通史和断代史只是时间的划分,不  2020-06-18 …

一共六名同学围成一圈传手绢穷一号开始顺时针传156次,又从那个同学开始,逆时针传143次,再有拿手  2020-06-25 …

为什么中国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呢?编年体不是更简洁明了吗?纪传体的篇幅比编年体长不少,因为同一件事,  2020-07-29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长短句”“诗余”,每首词  2020-11-1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长短句”“诗余”,每  2020-11-26 …

千古大难题动物运动会上,乌龟和兔子重新赛跑,小猪做裁判.你知道它们中谁会赢吗?1赛程中有条河.2可以  2020-11-29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词原为配乐的歌词,是一种我国传统诗歌中的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