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
题目详情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
其下不昧
绳绳兮
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请赐教你对此章之解释.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
其下不昧
绳绳兮
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请赐教你对此章之解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视之不见名曰夷
看不出什麽东西 就叫做无相
听之不闻曰希
听不出什麽声音 就叫做无声
搏之不得名曰微 (搏另本作抟)
摸不著的东西 就叫做无形
此三者不可致诘
以上三样 无相无声无形 就是道体的微妙 所以世人是看不见 听不到又摸不著 这就是道体的不可思议之处
故混而为一
虽然无相无声无形的理论 可以分开来说 可是它的本体其实还是混合的
其上不口 其下不昧
而有形的世界就不同了 凡是有一边明的 就有一边是暗的 如上面是明的 下面就是暗的 而道体的微妙就不同了 它上面不是明的 下面也不是暗的
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於无物
它绵绵不绝 充塞於天地宇宙之间 似乎是有个物体 又难以立言 因为它毕竟是非常虚无的东西 虽然它生长了万物 而又好像不是它生长的
是为无状之状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 没有物体的物体
无象之象 是谓恍惚
所以有人说道体为恍惚不定的 好像有 又好像没有的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为什麽会这样子呢 因为如果你想在前头去迎接道体的话 根本也看不到它的前头 你要是想在后面跟著它 你还是看不到它的尾巴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因此圣人就是秉著持著 这古始以来就存在的道 去治理世间的一切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所以 我说能够知道古始之道的人 就是知道 道的系统的人 因为这个系统 就是道的纲纪呀
看不出什麽东西 就叫做无相
听之不闻曰希
听不出什麽声音 就叫做无声
搏之不得名曰微 (搏另本作抟)
摸不著的东西 就叫做无形
此三者不可致诘
以上三样 无相无声无形 就是道体的微妙 所以世人是看不见 听不到又摸不著 这就是道体的不可思议之处
故混而为一
虽然无相无声无形的理论 可以分开来说 可是它的本体其实还是混合的
其上不口 其下不昧
而有形的世界就不同了 凡是有一边明的 就有一边是暗的 如上面是明的 下面就是暗的 而道体的微妙就不同了 它上面不是明的 下面也不是暗的
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於无物
它绵绵不绝 充塞於天地宇宙之间 似乎是有个物体 又难以立言 因为它毕竟是非常虚无的东西 虽然它生长了万物 而又好像不是它生长的
是为无状之状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 没有物体的物体
无象之象 是谓恍惚
所以有人说道体为恍惚不定的 好像有 又好像没有的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为什麽会这样子呢 因为如果你想在前头去迎接道体的话 根本也看不到它的前头 你要是想在后面跟著它 你还是看不到它的尾巴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因此圣人就是秉著持著 这古始以来就存在的道 去治理世间的一切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所以 我说能够知道古始之道的人 就是知道 道的系统的人 因为这个系统 就是道的纲纪呀
看了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新闻媒体经常报道有关中东的消息,有些词语是这些消息中经常提到的:海湾、萨达姆、穆斯林等,你还知道哪 2020-05-16 …
新闻媒体经常报道有关中东的消息,有些词语是这些消息中经常提到的:海湾、萨达姆、穆斯林等,你还知道哪 2020-05-16 …
方格状经纬网图怎么认就是给你一个方格状精纬图,然后就随便在哪个根线上点个点,让你说出他的纬度,经度 2020-05-23 …
地理一些题thankyou纬线的形状,经线的形状,纬线的长度特征,经线的长度特征 2020-06-05 …
英语翻译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 2020-06-14 …
英语翻译古称状元,不必殿试第一名.唐郑谷登第后,《宿平康里》诗曰:“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 2020-06-20 …
近年来,新闻媒体经常渲染未成年人上网的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的负面新闻,如成绩不好、出走、学坏、被拐 2020-07-11 …
材料一:八年级学生张平是一个网络爱好者,经常上网查找资料,看新闻,也经常上网玩游戏或上网聊天。材料 2020-08-04 …
南水北调经过镇平哪个地方?我们是镇平与邓州与宛城区的交点.我想知道我们那儿的人要不要移民?看新闻是要 2020-12-17 …
2016年11月5日新华社建社85周年。85年来,新华人的一篇篇新闻报道,无不充盈着时代气息、泥土味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