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我对格鲁希的看法.就《滑铁卢的一分钟的》那个
题目详情
我对格鲁希的看法.就《滑铁卢的一分钟的》那个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不少拿破仑传记认为他是战役失利的最大祸首.但我任为有相当的夸大成分.
如按路德维希的传记,11点半,80门大炮齐轰,战斗开始.这是不对的,80门炮轰击是下午1点.实际上上午打霍高蒙的炮兵仅是第2军师属炮兵加克勒曼军的骑炮,而且第2军属12磅炮被调到东侧加入戴尔隆方向的炮群.所以上午的炮击也就40门炮左右,这些炮没象下午1点时组成一个大炮群,而是以连为单位作支援火力.故格鲁希先听到这种规模的炮击而判断为后卫作战并不能说其糊涂.
再者,即使1点格鲁希灵机一动,向滑铁卢进军,能起多大用已难说了.普鲁士的比络第4军离战场16公里左右,凌晨4点就出发了.格鲁希下午1点离战场也差不多是这个距离,但已失去了7小时行军时间,到战场仗也早打完了.虽然比洛因雨后路不好,及一些阴差阳错慢了不少,格鲁希也一样难,两条河要过,一个普军骑兵团一直监视其行动.
当然格鲁希判断上及应变能力不佳,但在全局情况掌握有限条件下,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还有就是,战场上的决策是很难的.拿破仑在利尼实际上只是和普鲁士4个军的3个交战,最大的第4军3万6千人未来得及到战场.而且法军基本是在猛打普第1,2军,第3军无大损失.拿破仑这样的高手不会不清楚对手剩余的实力.分兵太少很容易让对手轻易吃掉,再从后面对拿破仑前后夹击.
问题是格鲁希的追击不成功,18日晨已被普军甩下了十几公里.这一方面是格奈森诺组织的太好,一支新败之师以如此快速度调整好,几年前的普军是作不到的.另一方面格鲁希也不敢逼近过急,敌军远比他多,搞不好就会成库尔姆第二,在不清楚滑铁卢将有决战境况下,这种谨慎也可理解.
也许最好的机会在18日凌晨3点,拿破仑深夜起床确认威灵顿决心决战时.这时通知格鲁希向主力靠拢或不惜冒险快速进军缠住普军尚来得及.到次日上午再指望这支部队已晚了.
但是如果格鲁希做士兵,他会是一个好士兵,因为他执行命令从不含糊.但是有人评论说就是他这一优点最后害了他,葬送了法兰西帝国.
在以前的帝国里(莱比锡会战之前),拿破仑手下有着足够多的优秀将领可用,他们敢于执行自己的判断,以战场形势为依据,而不是唯命是从,所以拿破仑在指挥中习惯了只指明大方向.而在他被流放到厄巴尔岛上期间,原来的帝国分崩离析,原来的将领非死即伤,更多的是卸甲归田,不愿意再谈战事.这导致拿破仑在百日王朝时期根本无可用之人,无奈之下用了内尹和格鲁希两个人.实话说他们两个执行命令从不含糊,绝对忠诚,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是人才.但可惜的是这场战争需要更多的是机智,果敢.
我想拿破仑的本意只是让格鲁希撵走干扰的普军,而不是穷追不舍,毕竟他带走的可是三分之一的兵力呀.而格鲁希又领会错了拿破仑的意思,穷追不舍.
官方评价:格鲁希是—位勇敢果断的骑兵指挥员.毫无疑问,格鲁希夺取了许多作战的胜利,但在需要独立指挥作战及指挥大型战斗时,格鲁希显然缺乏想象力和信心.拿破仑对格鲁希在滑铁卢的失误并没有过分指责,因为他知道格鲁希的弱点.同时,拿破仑也认为他未能给予格鲁希以明确详细的指示,但格鲁希缺乏主动精神却是其致命的错误
如按路德维希的传记,11点半,80门大炮齐轰,战斗开始.这是不对的,80门炮轰击是下午1点.实际上上午打霍高蒙的炮兵仅是第2军师属炮兵加克勒曼军的骑炮,而且第2军属12磅炮被调到东侧加入戴尔隆方向的炮群.所以上午的炮击也就40门炮左右,这些炮没象下午1点时组成一个大炮群,而是以连为单位作支援火力.故格鲁希先听到这种规模的炮击而判断为后卫作战并不能说其糊涂.
再者,即使1点格鲁希灵机一动,向滑铁卢进军,能起多大用已难说了.普鲁士的比络第4军离战场16公里左右,凌晨4点就出发了.格鲁希下午1点离战场也差不多是这个距离,但已失去了7小时行军时间,到战场仗也早打完了.虽然比洛因雨后路不好,及一些阴差阳错慢了不少,格鲁希也一样难,两条河要过,一个普军骑兵团一直监视其行动.
当然格鲁希判断上及应变能力不佳,但在全局情况掌握有限条件下,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还有就是,战场上的决策是很难的.拿破仑在利尼实际上只是和普鲁士4个军的3个交战,最大的第4军3万6千人未来得及到战场.而且法军基本是在猛打普第1,2军,第3军无大损失.拿破仑这样的高手不会不清楚对手剩余的实力.分兵太少很容易让对手轻易吃掉,再从后面对拿破仑前后夹击.
问题是格鲁希的追击不成功,18日晨已被普军甩下了十几公里.这一方面是格奈森诺组织的太好,一支新败之师以如此快速度调整好,几年前的普军是作不到的.另一方面格鲁希也不敢逼近过急,敌军远比他多,搞不好就会成库尔姆第二,在不清楚滑铁卢将有决战境况下,这种谨慎也可理解.
也许最好的机会在18日凌晨3点,拿破仑深夜起床确认威灵顿决心决战时.这时通知格鲁希向主力靠拢或不惜冒险快速进军缠住普军尚来得及.到次日上午再指望这支部队已晚了.
但是如果格鲁希做士兵,他会是一个好士兵,因为他执行命令从不含糊.但是有人评论说就是他这一优点最后害了他,葬送了法兰西帝国.
在以前的帝国里(莱比锡会战之前),拿破仑手下有着足够多的优秀将领可用,他们敢于执行自己的判断,以战场形势为依据,而不是唯命是从,所以拿破仑在指挥中习惯了只指明大方向.而在他被流放到厄巴尔岛上期间,原来的帝国分崩离析,原来的将领非死即伤,更多的是卸甲归田,不愿意再谈战事.这导致拿破仑在百日王朝时期根本无可用之人,无奈之下用了内尹和格鲁希两个人.实话说他们两个执行命令从不含糊,绝对忠诚,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是人才.但可惜的是这场战争需要更多的是机智,果敢.
我想拿破仑的本意只是让格鲁希撵走干扰的普军,而不是穷追不舍,毕竟他带走的可是三分之一的兵力呀.而格鲁希又领会错了拿破仑的意思,穷追不舍.
官方评价:格鲁希是—位勇敢果断的骑兵指挥员.毫无疑问,格鲁希夺取了许多作战的胜利,但在需要独立指挥作战及指挥大型战斗时,格鲁希显然缺乏想象力和信心.拿破仑对格鲁希在滑铁卢的失误并没有过分指责,因为他知道格鲁希的弱点.同时,拿破仑也认为他未能给予格鲁希以明确详细的指示,但格鲁希缺乏主动精神却是其致命的错误
看了 我对格鲁希的看法.就《滑铁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如果觉得我的作文不好翻译,可以适当修改,或者给我出一篇更好的.我最喜欢的餐馆是久粥源.它位 2020-05-15 …
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一句,也写下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 2020-06-09 …
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 2020-06-24 …
英国思想家柏克曾说卢梭“邪门”;法国思想家狄德罗闻知卢梭逝世时,并没有发出一丝悲叹,反而指责他曾污 2020-07-07 …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该材料 2020-07-09 …
清末民初的政治语境中出现了“卢梭热”现象,中国人对卢梭的认知态度折射出当时的救国思潮。阅读下列材料, 2020-10-30 …
材料一卢梭对世界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影响非同小可。首先它对法国大革命进程的影响就极为突出。在大革命发生之 2020-11-03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里说:孙中山思想早期倾向于卢梭、林肯等人,1913年以后,思想转变,甚至对卢梭 2020-11-25 …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看透其他所有人的心思,那么,乐于低就的人就会比想往上爬的人多”是什么意思?在《忏悔 2020-11-29 …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该材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