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初,刑制改革逐步推进.文帝下诏:《“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

题目详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刑制改革逐步推进.文帝下诏:《“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定律改劓刑(割鼻子)为笞三百,改斩左止刑(砍左脚)为笞五百.景帝曰:“治狱者务先宽.或至死而笞未毕,朕甚怜之.”遂先后两次下诏减笞法,笞刑最重一等原为五百,最终减至两百;又定《棰令》,棰(笞刑刑具)长五尺,竹也,平其节,当笞得笞臀.自是,笞者得全.时人评价:(“文景)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刑罚大省.”汉后,多数朝代不再采用肉刑.
--摘编自《汉书•刑法志》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文景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景刑制改革的原因并指出其历史地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依据材料“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定律改劓刑(割鼻子)为笞三百,改斩左止刑(砍左脚)为笞五百”得出内容一是废除肉刑;依据材料“先后两次下诏减笞法,笞刑最重一等原为五百,最终减至两百”得出内容二是减少笞刑的笞数;依据材料“定《棰令》,棰(笞刑刑具)长五尺,竹也,平其节,当笞得笞臀.自是,笞者得全”得出内容三是规范刑具和行刑方法,避免过度伤害.
(2)依据材料“(文景)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刑罚大省”,联系所学得出文景刑制改革的原因是吸取秦亡教训;汉初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儒、道思想的影响;文帝、景帝比较贤明;肉刑本身野蛮、落后.依据材料“汉后,多数朝代不再采用肉刑”,联系所学可知,文景刑制改革的历史地位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刑制史上的重大进步.
故答案为:
(1)废除肉刑;减少笞刑的笞数;规范刑具和行刑方法,避免过度伤害.
(2)原因:吸取秦亡教训;汉初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儒、道思想的影响;文帝、景帝比较贤明;肉刑本身野蛮、落后.
地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刑制史上的重大进步(从野蛮到文明的转折).
看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以  2020-04-25 …

先前“索之固”,后来“笑而置之”,弘范态度为什么发生变化?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  2020-04-26 …

了凡四训第三篇嘉善支立之父,不要人家妻子,反而要人家闺女?这也叫行善?  2020-06-14 …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  2020-06-17 …

肖明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关系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话不投机半句多”。对父母的言行看不惯,对父母的  2020-07-22 …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开始存在一些矛盾,比如对父母的言行看不惯,对父母的管教听  2020-11-13 …

小舟对父母的言行看不惯,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和父母顶撞。小舟与父母之间产生的这种现象()①表  2020-11-23 …

小舟在学校和同学老师关系很好,在家里和父母却“话不投机半句多”。对父母言行看不惯,不听父母管教,甚至  2020-11-26 …

英语翻译客有广买田宅以遗其子者,其言曰:“不如是不足以遗吾子.”张子闻而诘之曰[1]:“子之父遗子几  2020-12-17 …

选出翻译不恰当的一项:()A.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