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试比较丘逢甲《山村即目》和林则徐《寒外杂咏》这两首诗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题目详情
试比较丘逢甲《山村即目》和林则徐《寒外杂咏》这两首诗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就把山村晚秋的美景写得生动而形象。诗题“山村即目”,就是“在山村放眼观赏”的意思。可以说这是一首诗人即兴而作的咏景抒情诗。诗的一、二两句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西边日照东边雨”的晴雨图。向西望,“一角西峰夕照中”,傍晚的斜阳笼罩着山峰一角,清新亮丽;往东看,“断云东岭雨濛濛”,乌云覆盖在东岭上空,细雨蒙蒙。西峰夕照、东岭云雨,因为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首二句诗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但丘逢甲并非简单地化用或蹈袭;刘诗借景布兴,而丘诗却是即景描绘秋之美。 诗的前两句,侧重写山中的气候之奇;但“东边日出西边雨”或“西边日落东边雨”的天气夏秋两季都可能出现,故仍不能表现出这样的美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第三句诗“林枫欲老柿将熟”,诗人看到眼前火红的枫林和柿林,心胸为之一振:妙哉!
1840年,英军入侵天津海口,清政府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谈判,并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随后充军伊梨(今新疆)。《塞外杂咏》即林则徐充军途中,见天山风貌有感而发。诗从写景入手,天山雪峰,数以万计,笏一般陡峭,玉一般洁白,它们导我西行,一路上与我为伴、互慰寂寥。诗中所谓的“寂寥”,不仅是林则徐在充军途中的寂寞,更是他在政治立场上的孤独。空有杀敌报国的拳拳忠心,却得不到朝廷理会,其中的“寂寥”,可谓刻骨铭心。悲愤之极,又无可奈何,只有喧泄于长笑之中。“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这首诗,充分表现诗人对当时腐朽政治的痛心和不满。
看了 试比较丘逢甲《山村即目》和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此诗出自台湾诗人丘逢甲之笔。写  2020-05-13 …

爱国诗人邱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  2020-05-16 …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  2020-06-13 …

甲、乙两山之间的距离为850m,小强在两山之间某处(距甲山较远)高声喊叫,他听到两次回声之间的间隔  2020-06-14 …

试比较丘逢甲《山村即目》和林则徐《寒外杂咏》这两首诗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2020-06-16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村即目丘逢甲一角西峰夕阳中,断云东岭雨蒙蒙。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  2020-06-18 …

如图2所示甲、乙、丙、丁是游乐场中比较常见的过山车,甲、乙两图的轨道车在轨道的外侧作圆周运动,丙、  2020-06-26 …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  2020-07-14 …

两名举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的时间相等则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B甲做功较  2020-11-26 …

丘逢甲曾作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去年今日割台湾”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