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下面是某同学利用银边天竺葵做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完成后面的题目:实验步骤: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的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
题目详情

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的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叶的部位 | 现象 | 原因分析 |
白边(甲) | 不变蓝 | |
遮光部分(乙) | 不变蓝 | 没有光照,不产生淀粉 |
未遮光部分(丙) | 变蓝 | 有叶绿体,又有光照,产生了淀粉 |
(1)甲部位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中,甲处和丙处的对比说明了______.
(3)实验中,______处和______处的对比说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4)甲处和乙处能否形成对照实验,请说明由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本题设置了两个对照实验:叶片的白边部分和未绿色部分,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变量分别是:叶绿体和光.银边天竺葵的银边部分不含有叶绿体.
(1)甲处(银边)不含叶绿体,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未遮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的丙部分变成了蓝色.
(2)实验中,甲处没有叶绿体,丙处有叶绿体,甲处和丙处的变量是叶绿体,甲处不变蓝,丙处变蓝,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内进行.
(3)实验中,乙处不见光,丙处见光,所以,乙处和丙处的变量是光.实验结果是乙处不变蓝,丙处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4)甲处和乙处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该组实验中处在两个变量:叶绿体和光照,违背了变量单一的原则,使实验结果没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故答案为:(1)没有叶绿体,不产生淀粉
(2)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内进行(或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
(3)乙,丙(可交换顺序)
(4)不能,因为甲处和乙处有两个变量.
(1)甲处(银边)不含叶绿体,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未遮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的丙部分变成了蓝色.
(2)实验中,甲处没有叶绿体,丙处有叶绿体,甲处和丙处的变量是叶绿体,甲处不变蓝,丙处变蓝,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内进行.
(3)实验中,乙处不见光,丙处见光,所以,乙处和丙处的变量是光.实验结果是乙处不变蓝,丙处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4)甲处和乙处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该组实验中处在两个变量:叶绿体和光照,违背了变量单一的原则,使实验结果没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故答案为:(1)没有叶绿体,不产生淀粉
(2)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内进行(或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
(3)乙,丙(可交换顺序)
(4)不能,因为甲处和乙处有两个变量.
看了 下面是某同学利用银边天竺葵做...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面是某同学利用银边天竺葵做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完成后面的题目:实验步骤:将一盆经黑 2020-06-1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去往国家人物内容结果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 2020-07-02 …
李辉同学想要探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后生成的产物中是否有淀粉,于是他将经过暗处理后的天竺葵按照如图所 2020-07-04 …
请教古文翻译路闻人语云:“天竺(天竺寺)新遭回禄(火灾).”见此,乃悟身在天竺峰也.当是时,日将暮 2020-07-05 …
唐朝高僧西游天竺取经,他著的《》,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唐朝高僧西游天竺取 2020-11-01 …
关于唐朝与印度交往的正确内容有[]A.唐朝时将印度半岛各国称为天竺B.我国的纸张和造纸术唐朝时传入天 2020-11-01 …
如图,一些同学利用银边天竺葵为材料进行了“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探究实验,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2020-11-01 …
读印度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西游记》故事中,唐僧师徒从“西天”取回的经书属于.A、伊斯兰教B、佛 2020-12-09 …
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被译为梵文介绍到天竺的中国古代著作是()A.《道德经》B.《 2020-12-14 …
《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指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