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此种供奉 供奉:享受
B.终是笋之剩义 剩义:次品
C.此制荤笋之大凡 大凡:总褚
D.人者不尽可口 益:使……受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鲜即甘所从出也 杳不知其所
B.足比肩 其间旦暮闻物?
C.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D.莫过 青,取之于蓝而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姒的。
B.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②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5)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大凡:大致情况.这是烧制荤笋的大致方法.
(2)DA助词,取独;动词,到,往.B副词,怎么;代词,什么.C副词,那么;副词,却.D都是介词,比.
(3)B“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错误,作者认为煮熟以后,肥肉都要去掉.原文为“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
(4)①购于市,在市场上买;然,如此;况,何况;旋,刚刚.译文为: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 各1分)
②俗,庸俗;但,只是.译文为:(他)却不知道(竹这种)能够医治庸俗的东西,也能够医治瘦弱,只是有已成竹和未成竹的区分罢了.
(5)“他物伴之”和“香油和之”为并列短语,中间后面停顿;“陈味夺鲜”完整主谓宾结构,后面停顿;“矣”句末语气词,后面停顿;“白煮俟熟”和“略加酱油”为烹饪的两道工序,中间后面停顿;其余根据语义判断.译文为:吃斋的人如果在煮笋的时候拌上别的东西,再调上香油,那些东西的味道会把笋的鲜味夺走,笋的真正美味就失去了.正确的做法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最美好的东西适宜单独做,笋就是这样.故断为: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 /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答案:
(1)C
(2)D
(3)B
(4)①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购于市”“然”“况…乎”“旋”各1分)
②(他)却不知道(竹这种)能够医治庸俗的东西,也能够医治瘦弱,只是有已成竹和未成竹的区分罢了.
(5)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 /皆利于孤行/此类是

参考译文:
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礼记》上说:“甘受和,白受采.”鲜是甘美的来源.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的人才能够得到,城市里向菜贩子购买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但是别的蔬菜,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享受这种乐趣.  
至于笋这种东西,好的就只能是生长在山林,城市里出产的,再怎么芳香鲜美,都只是笋的次品.这是蔬菜中味道最好的,肥羊乳猪,怎能相比?只要笋和肉同锅煮,合盛在一个盆里,人们都只吃笋而留下肉,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笋比肉更可贵.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  
吃笋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记录周全,用两句话概括:“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吃斋的人如果在煮笋的时候拌上别的东西,再调上香油,那些东西的味道会把笋的鲜味夺走,笋的真正美味就失去了.正确的做法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最美好的东西适宜单独做,笋就是这样.用来和肉食一起煮时,牛羊鸡鸭等都不合适,惟独猪肉合适,还特别适宜和肥肉一起煮.不要肥肉的肥腻,而要肥肉的甘,甘味被笋吸入,而后感觉不到这种甘,只觉得鲜到了极点.快煮熟时,肥肉都要去掉,汤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汤.调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这是烧制荤笋的大致方法.笋这种东西,不管单吃还是合煮都能表现出美味,而且食物中不论荤的素的,都可以用来作笋的调和物.  
蔬菜中的笋就像中药中的甘草一样,都是必需的东西,含有这种东西的食物都会很鲜,只是不应用渣滓,而用汁液.会做菜的厨师,只要有煮笋的汤,就留着,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吃的人只是觉得很鲜,而不知道鲜的原因在于笋.《本草》中记载的多种食物,对人有好处的不一定可口,可口的不一定对人有好处,想要两全其美,没有比笋更好的了.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却不晓得能医俗病的东西也能够医瘦病,区别只在于已成竹还是未成竹.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400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  2020-06-16 …

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2020-06-18 …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2020-06-18 …

英语翻译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  2020-06-27 …

根据课文《左传》:[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2020-07-01 …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2020-07-10 …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2020-07-14 …

文言文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2020-11-03 …

文言文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2020-11-03 …

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  20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