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是,是以物无物也”的意思

题目详情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是,是以物无物也”的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注释:同上书,152页上〕。
  这是说,用物的名强加于物,则被定名的,都可称为物;用物的名加之于非物,则非物虽被冠以物名,实际上并不是物。可见物并非因具有物的名就合乎物的实,同样,名也非因其加之于物而成为真名。僧肇认为,在认识论领域,以物的概念(名)去认识物,物并没有和名相符合的实,以物去求名,名也没有代表物的功用。“名”与“实”不相当,“实”与“名”也不相当。名实既互不相当,哪里还有真实的万物存在呢?僧肇通过揭示名(概念)的主观性以及名实之间的矛盾,来论证万物现象的虚假性。
  与名实关系的论证相联系,《不真空论》还阐发了“万象不能自异”的论点:“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注释:同上书,152页上〕。这是说,森罗万象,千差万别,宇宙现象虽有差异,但并非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由于事物本身都是无自性的,性空的,因此事物本身并无彼此之别。这样也就可知事物并不是真象,是虽象非象,也即幻象。僧肇说:“故《中观》云:物无彼此,而人以此为此,以彼为彼。彼亦以此为彼,以彼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怀必然之志。然则彼此初非有,惑者初非无。既悟彼此之非有,有何物而可有哉?”[注释:《不真空论》,《大正藏》第45卷,152页下]。这也是说,事物原来并无彼与此的差异,区分事物的彼此完全出自于人为,是人们强加在事物之上的。既然事物没有彼此的分别差异,又有什么事物是真正存在的呢?
看了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道物理题一个物体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下滑,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则物体的加速度是----;如果斜面不够光  2020-05-14 …

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人生是很苦的,你现在不苦,以后就会更  2020-05-16 …

某外贸公司出口一批发票总额为90万美无的货物到欧洲某国,结算方式是承兑交单90天(D/A90天),出  2020-05-19 …

日本四大推理奇书哪本好看?RT《黑死馆杀人事件》《脑髓地狱》《献给虚无的供物》《匣中的失乐》哪一本  2020-06-21 …

万物皆有境。画无境则劣,诗无境则拙,人无境则俗。曲径通幽是境,出神入化是境,物我两忘是境。山水有境  2020-06-23 …

《国语?郑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意思是万  2020-06-30 …

万物相生相克,无下则无上,无低则无高,无苦则无甜是什么意思  2020-07-08 …

《国语?郑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意思是万物  2020-11-07 …

物体由倾角为θ,长为L的斜面顶端开始无初速下滑,若斜面是光滑的,则物体滑下的加速度大小为,末速度大小  2020-12-09 …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求翻译求翻译,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驱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