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什么意思呢
题目详情
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什么意思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句话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五,原文是“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如百尺之木,自根本至枝叶,皆是一贯,不可道上面一段事,无形无兆却待人旋安排,引入来教入途辙.既是途辙,却只是一个途辙”,就这一段引文来说,别说您看后会头大,换我现在来解释也表示压力很大,即使查现在其他人的书,对这一段的解释也没有定论,我硬着头皮解释一下二程的这段话的意思,只能说是一家之言,供您参考.
“天地间万事万物的道理在其最原始的状态下,就已经具备了,(也就是说,二程认为“理”是先于“事物”而存在的),那么事情没有发生(应对)时,不能说其是先,已经发生(应对)时,也不能说其是后,(因为事物的“理”先于“事物”存在,事物的发生或者应对只不过是对已经早先存在的“理”再次践履一番而已),就像一棵百尺高的大树,自它的根部到它的枝叶,树的全部皆是个一以贯之的整体,但是这个树存在的那个“理”,不能说是只是到树生成这样之后,看不到摸不着的那个树的“理”才被安排到这个树中,安排引入后叫做入了“理”(“途辙”,本意车轮碾压过后留的痕迹,这里比喻事物的“理”),树的’理’原本在树存在之前就有的,(所以又怎么能说是先有了树而后有树的‘理’呢?)”
“天地间万事万物的道理在其最原始的状态下,就已经具备了,(也就是说,二程认为“理”是先于“事物”而存在的),那么事情没有发生(应对)时,不能说其是先,已经发生(应对)时,也不能说其是后,(因为事物的“理”先于“事物”存在,事物的发生或者应对只不过是对已经早先存在的“理”再次践履一番而已),就像一棵百尺高的大树,自它的根部到它的枝叶,树的全部皆是个一以贯之的整体,但是这个树存在的那个“理”,不能说是只是到树生成这样之后,看不到摸不着的那个树的“理”才被安排到这个树中,安排引入后叫做入了“理”(“途辙”,本意车轮碾压过后留的痕迹,这里比喻事物的“理”),树的’理’原本在树存在之前就有的,(所以又怎么能说是先有了树而后有树的‘理’呢?)”
看了 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什么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恩我懒的做了先是翻译美恶之辩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子之拙也夫言止于达 2020-03-30 …
美国科学家说发现了一个地球距离600光年.如果人类到了最后关头时候我门必须去600光年的地球不然就 2020-05-14 …
双面绒转移印花,两边都印花型.打卷后一面沾上了另一面的颜色.是不是升华牢度不好?我是分二次印的.先 2020-05-17 …
求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先是反问句,在双重否定句,最后肯定句! 2020-05-22 …
如果未来人类要在深海里建造海底城市,首先是选择适于建造的地形,那么其应该是什么类的地形?如果未来人 2020-05-23 …
英语翻译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 2020-06-04 …
英语翻译欧阳修,北宋吉州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天圣进士,擢翰林学士.仁宗时,北原未定,南夷 2020-06-09 …
英语翻译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2020-06-21 …
怎么用德语表达毛遂自荐这个故事?"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 2020-07-01 …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它相似的三角形A'B'C'的最大边长为15, 2021-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