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答毕仲举书苏轼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 9 题。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 比 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 相 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 以 当肉”,欣然 而 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 与 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 豢 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 之 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 之 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 间 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 与 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 而 达。静似懒,达似放。 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 。仆常 以 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且审 比 来起居佳胜 比:最近
B. 是天 相 子也 相:祐助
C. 刍 豢 满前 豢:饲养
D. 则有 间 矣 间:差别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①欣然 而 笑 ②本期于静 而 达
B. ①晚食 以 当肉 ②仆常 以 此自疑
C. ①若农夫 之 去草 ②譬 之 饮食龙肉也
D. ①其味 与 八珍等 ②抑尚 与 仆辈俯仰也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4 分)
( 2 )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 4 分)
9. 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 分)
6.C
【解析】 家畜,此泛指各类家畜的肉 .
7 【答案】 D
【解析】
A 项: ①连词, 表修饰; ②连词,表 并列; B 项: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因为; C 项: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无义; D 项:介词,同,和。
8 【答案】 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任意” 1 分,“不用” 1 分,“触罪罟”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答案】 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所期待的境界,却先得到了所相似的东西,不
是没有害处的。(“学者” 1 分,“所期” 1 分,“不为无害”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9 【答案】 ① 就苏轼被贬一事表示慰问; ② 告知苏轼自己的生活近况; ③ 对苏轼的生活情
况表示关心; ④ 劝苏轼多读佛经并研究配药之方救济百姓; ⑤ 开导苏轼乐观豁达对待世事。
(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可。)
参考译文:
转眼间分别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说不出话。罗山向来被称为好地方,不会有瘴疠之毒气,也许是四季舒适吧。既已没有什么丧失的东西,而且能够感悟到受宠与受辱没有区别、得失不应系于内心,这是上天在 祐 助你啊。
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巧是拙了。黄州临江靠山,既顺适耳目观赏之娱,并且生活所须各种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让我不知所说的祸事在哪里呢?
偶然读到《战国策》,看到处士颜 蠋 说“推迟吃饭时间,从而饭便可变成肉一样的美味”,我欣然而笑。像颜 蠋 ,可以说是善于在贫困中生活的人。粗茶淡饭,在饥饿的时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样可口;而已经吃饱了之后,各种美味的肉食堆满面前,唯恐别人不端走。是好是坏在于自我的心态,哪里与外物有什么关系。
你所说的研习佛经与调配药物救治百姓这两件事,认为这是对闲居之人丰厚的赏赐。 对于佛经,我过去也经常阅读,然而头脑昏昧,心智闭塞,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独处的时候,找些其中浅易的内容读读来洗去心灵的尘垢。这好像是农夫锄草的过程,刚锄掉,马上又会长出来,虽然好像是没有什么补益,然而毕竟比没锄的好。像那世上的君子,离尘脱俗得以深悟的人,我是没有认识的。过去陈述古喜好谈论禅道,自己认为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因而视我所说的话为浅陋。
我曾对陈述古说:您所谈论的,好像是食用龙肉,而我所学习的,是吃猪肉,猪肉与龙肉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您整天空谈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感受到口味美、肚子饱的真实。不知道您从佛经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么?是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从而成佛吗?还是注重同我们这类人不相上下相处?研习佛道的人,本来是追求宁静和旷达的。而宁静近似于懒惰,旷达近似于放诞。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期许的境界,却先得到了那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我常常因此怀疑自己,所以也把这些问题呈献出来与你探讨。
你的来信说人行于世间,但求平安无病,解决温饱,不做坏事,就足够了。我多次品味这些话,有无穷的感悟。没有机缘当面交流,姑且读读笑笑吧。
二人从三人众二人从众人人人共之十七人”二人从三人众二人从众人人人共之十七人上下联无所谓.只要能对出 2020-04-07 …
司马光德乃才之帅典出司马光正如司马光说的:德乃才之帅.;德才兼备者,谓之圣人;德胜于才者,谓之君子 2020-04-25 …
唐代人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说的是一个读书人考上进士后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 2020-06-11 …
求翻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才德全尽 2020-06-12 …
英语翻译山涧水塘之树,爱梅者甚少.世人独爱桃花,吾不及世人,独爱梅之傲立冬雪,无意与百花争奇斗艳. 2020-06-16 …
so十主十谓与s0+谓十主有什么不同 2020-06-29 …
英语翻译急求文言文翻译,司马温公曰:‘才德全尽,谓之圣火;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 2020-07-01 …
《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 2020-12-17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各题。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 2020-12-17 …
名著文学作品阅读记录书名作者作者的时代和国家作者的称谓主要人物作品中用的人称时代背景表现题作品中的名 2021-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