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讲的是谁的典故:(

题目详情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讲的是谁的典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原文如上所引.意思略有偏差,这个典故,在《论语》中,有特别的意义.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因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也不肯当国君,双双逃走.后孤竹国君二子继承了王位.
  周武王灭商后,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齐认为此乃以暴易暴,不是天下传扬的周文王之仁道,为了表示气节,最后,也誓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
  孔子周游列国时,文武弟子数十人,天下皆知,各国诸侯景仰之余,也担心其夺取政权,大多采用排斥的方式.唯有在卫国时,由卫灵公、夫人南子,到一般大臣,上下均与孔子交好,尊敬而奉之.外界传言,此时孔子若想做卫国国君,无须刀兵,片言可得,或许卫灵公会拱手相让.甚至孔子弟子也对此存疑,冉有就担心:我们老师真想做卫国国君吗?(言下之意,这有违夫子之道,有损夫子这名啊!)
  当然,他不敢当面去问,只向子贡诉说,子贡是聪慧出色的孔门高足之一,大外交官,且受过孔子愤启悱发的教育,言辞艺术、修养高深,进去面见老师时,婉转发问: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啊?
  孔子当然说是古代贤人.子贡再问:(后来他们落得如此下场)会有埋怨后悔吗?---说实话,这实在是常人之语与胸襟,一般来说,子贡是不会问此愚蠢问题的.
  孔子亦借此抒志:既立志向,追求高尚的道德目标--仁,宁愿饿死,求仁得仁,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OK,出来告诉诸同学,夫子不会像你们想象的那样.
看了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讲的是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是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对应具体问题具体分  2020-05-15 …

谁会用“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又像是."的句式造一个句?  2020-05-16 …

关于蒹葭的语文题《蒹葭》是一首诗.所表现的是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又总是的追求过程,越是可望而不  2020-06-10 …

与“实事求是”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觉今是而昨非B.是又在六国下矣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020-06-23 …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和  2020-07-24 …

花生出油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子弹命中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考试及格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  2020-10-29 …

《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孔子这种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与他的平常的言论是一致的.请写出《论语  2020-11-04 …

实施探月工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几代航天工作者为之不懈追求的理想。要使理想转化为  2020-11-06 …

英语翻译摘要:从1942年到1945年的延安整风既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  2020-11-13 …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多选)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前提B: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目的C:  2020-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