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题目详情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天子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义”,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由孔子的“德政”提升而来的,在孟子看来实施“仁政”在战争动荡时期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当然这一“学说”也没有最终实现.然则何以儒学“仁政思想”又经久不衰?“仁政学说”的道德含义,正是孔孟之学经千年而不灭的原因之一.在一统太平时期实行“仁政”能出现治世,治世在百姓的眼里,即是好皇帝施行仁政的结果,而乱世则是暴君带来的恶果,皇帝的好坏即谁勤于政事,替天下苍生着想,布惠天下,行仁政.在中国整个历史长河中,人治始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人治的好坏直接表现便是道德的评判标准,孟子的仁学便只是对执政者如何要求,其具体施政内容也多为一些大而化之的东西,没有具体的规范与教条,仁义礼智,虽强调个人的修身,却正好是对个品德的修养,而不是对法律、法治的把握,道德与政治的合二为一,便产生了人治方面的弊端,对官员的执政公平与公正,依法与道德的差别则偏向道德的要求,《云梦秦简》《语书》中曾一再强调“依法”,说明在我国专制早期,曾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没有被继承与发扬,毕竟道德对人性来说,更显眼也更容易让人理解.而这正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后果,虽然不全是孟子的功劳,但其始作蛹却不容回避,法制排除道德上的干扰,而儒学又千方百计把道德作为其一个重要内容,人治很容易以道德为治国的依据,《春秋》决狱本身就是对法律的破坏,对时代的一种静止理解,所以汲黯对汉武帝有“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言论,道德的评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掩饰性,法律讲求唯一性和公平性,道德却参与了人的感情与同情,这也是孟子人性善论的基点.
“仁”与政结合便是“仁政”,主体偏向于政治范畴;与礼、义、智结合则是个人修养问题,更多的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是个人自愿的行为而不具备强制性.德治与仁政,在孔子和孟子看来都是以个人修养为前提的,如果能落在实处,而不流于形式,当然有它的作用.今天治国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党有一系列的原则、纲领、宗旨,如果这些都能真正贯彻,当然利国利民,而一旦出于形式,便一无足观.
看了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此话的英文原话莎士比亚(貌似是他)说过一句话,我现在只记得中文版的了“信任少数人,爱所有人,不害任  2020-06-09 …

《烂柯神机》中《当前即是》的解法原始棋图请见附件.原谱作红先胜,招法为:1.车一进四士4退52.车  2020-06-16 …

文房四宝①“文房”之名,起于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笔、墨、纸、砚为文房所用,因而被誉为“文房四  2020-06-28 …

唐雎不辱使命的一问题在《唐雎不辱使命中》有一句话"若士必怒"一句中先有2种翻译,百度知道中说此句意  2020-07-03 …

求5解老子的一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020-07-0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  2020-07-26 …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书前序言只有一句话“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对这句话提供的信息说明有误  2020-11-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  2020-11-12 …

关于介绍朋友的对话关于你向你新同学介绍你的老同学用英语对话四个人的对话我们老师说让我们编意篇4个人的  2020-11-28 …

求一篇四个人的英语对话,每人各八句话,越简洁越好··拜托啦···对话内容健康,故事情节不限最好是有故  2021-01-31 …